从分析高考真题入手,看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来源:搜狐 发表于2025-05-10 19:28:38 编辑:时寒峰
摘要: 原标题:从分析高考真题入手,看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

  原标题:从分析高考真题入手,看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一个特定区域的大气降水主要由水汽输入与水汽输出决定。长江流域多年平均水汽输入、输出和径流量之间基本平衡。长江流域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较大。2022 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长期高温少雨的大面积干旱现象,中下游的许多支流和湖泊干涸。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流域水循环简图及长江流域示意图。

  (1)分析长江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的原因。(4分)。

  答案:副高控制位置、强度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台风雨占比高,年变率大。

  解析: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与洋流等。影响长江下游地区降水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大气环流。副热带高压的位置与强度年际变化大,导致影响该地8月份降水的夏季风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该地8月份降水一部分来自影响该地的台风,而台风的数量与路径年际变化较大,带来的降水存在不稳定性。因此,长江下游地区8月降水年际变率大。

  (2)图中长江流域入海径流占比为 。说出长江沿江城市在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策略。(3分)

  参考答案:13.3% 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

  解析: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入海径流量=区域降水量-区域蒸发量。该地降水量为:25.1%+1.7%=26.8%;该地蒸发量为:11.8%+1.7%=13.5%。故该地入海径流量为26.8%-13.5%=13.3%。

  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有: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使用或浪费,减少水资源污染及水源生态破坏等。结合长江流域区域特征与材料信息,本题主要从水资源的“水量”角度进行分析,可采取的措施有: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3)针对2022年长江流域干旱状况,专家认为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原因。(6分)

  参考答案: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

  解析: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可以从降水、蒸发、蒸腾、下渗、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角度进行。农业缺水,可从水源型缺水与水质型缺水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降水来看,2022年长江流域出现了“主汛期反枯”现象,可知长江上游汛期降水少,水库蓄水量有限;从蒸发与下渗来看,调水至中下游的过程中,水分蒸发、下渗多,水分损耗严重;从径流来看,中下游支流农田区地势较长江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需建设输水工程,难度与成本较大,缺乏可行性,加之入海口处因河水水位低,海水倒灌严重,污染水质,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故仅调长江上游水库的水无法有效解决中下游农业缺水问题。

  【民间说明】

  (1)答案:①副高控制位置、强度变化大,夏季风不稳定;(1分)②台风雨占比高,年变率大(2分)

  关于①,“(夏)季风/副高(位置、强度)不稳定或变化大”给1分,写“副高强降水少、副高弱降水多”/“夏季风强降水多、夏季风弱降水少”给1分。注:主要突出“夏季风/副高”,“夏季风”也可以写“东南季风”。仅答“受副高控制或受季风影响,降水变率大/年际变率大”不给分。关于②,答“台风雨占比高,年际变化大”或“台风(雨/影响)不稳定”或“受台风影响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给2分

  (2)答案:①13.3%(1分) ②控制高耗水工业布局;(1分) ③循环利用水资源(1分)

  关于①,“13.3/13.3%/0.133”给1分

  关于②,“控制(减少)高耗水工业(布局)/发展节水工业”给1分

  关于③,“节约水资源/减少污水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给1分

  (3)答案:①汛期降水少,上游水库蓄水量少;(2分)②输水距离远,沿途蒸发、下渗多;(2分)③支流灌区农田海拔高,地表水无法自流灌溉;(1分)④河口海水倒灌,可供灌溉地表径流减少(1分)

  关于①,答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即2分,“降水(量)少(减少)/少雨(表示程度)”或“上游水库(蓄)水量小(少、有限)/上游径流量少”即2分

  注:降水不用强调区域,径流量/水库必须强调上游。

  关于②,“蒸发(量)大(多/强/快/旺盛/加强/加剧,表示程度或变化)”或“下渗多”即2分。

  注:蒸发量和降水量作比较不给分,需单独强调;仅答“输水距离远”不给分;下渗、蒸发使下游水量减小不给分(环节和过程分开写不给分);蒸发大部分或部分水汽不给分。

  关于③,“农田地势高/农田灌溉引水难度大/无法自流灌溉”即1分,只要写出地势高或地形复杂(起伏大)就给分。

  关于④,受到海水影响(海水倒灌/海水入侵/河口盐度高)即1分,只写“可供灌溉的水减少”不给分。

  答“农业需水量大”不给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江苏滨海地质构造稳定,苏北浅滩泥质区由老黄河口泥沙长期堆积形成废弃黄河三角洲。1885年黄河北归后,江苏海岸线演变进入新阶段,北部由淤涨转为侵蚀后退,中南部则保持淤涨态势。海平面变化塑造了滨海湿地多样的生态环境,形成显著的由海向陆植被演替序列。同时,全球变暖与现代人类活动(包括海岸线开发、人工湿地建设、河流大坝修建等)深刻影响着滨海湿地的冲淤平衡与海进海退过程。

  材料二:图8示意江苏滨海湿地范围与古黄河三角洲地区由海向陆植被演替现象。

  (2)简述自黄河改道以来A地植被由河湖生芦苇向光滩演变的过程。(6分)

  【答案】

  黄河改道北归后,A 地所在的北部海岸由淤涨转为侵蚀后退;

  海岸线不断向陆迁移,A 地逐渐靠近海洋,海水周期性浸渍导致土壤盐渍化加剧;

  芦苇作为耐盐碱能力较弱的河湖生植物,逐渐被耐盐碱性更强的互花米草取代,随着海侵持续,土壤盐度进一步升高,互花米草群落又被更耐盐碱性的碱蓬群丛替代;

  最终,在长期海侵和盐渍化作用下,地表植被完全消失,形成光滩。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

  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

  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

  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地理过程的基本类型包括自然地理过程、人文地理过程、人地交互作用过程。

  自然地理过程 :例如元素和水分的分布与迁移、物种的分布与迁徙、径流与侵蚀、能量的交换与转化等)。主要考查分布的演变过程、位置的演变过程、能量物质交换过程等。

  人文地理过程:例如人口空间过程、经济活动的集聚与扩散过程、文化的传播过程等)。主要考查多种地理要素组合的区域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景观类型组成等的变化)等。

  人地交互作用过程:例如地对人的影响、人对地影响的过程等。

  常见的自然地理过程主要有: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8)海水运动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的形成过程、海洋渔场的形成过程等。

  (9)主要地质构造及其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褶皱、断层、火山、海沟、大洋中脊、海岭等地质构造或构造地貌的形成过程。

  (1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主要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

  (11)三角洲形成过程:① 入海口附近河段的输沙量大,流水沉积提供物质保障。河流输沙量的大小会受流域的植被、地面坡度、土质、降水以及河流上游河段泥沙沉积数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②入海口附近河段底部坡度小,利于降低河流速度,促进河流泥沙沉积。③波浪和潮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弱,与河流泥沙沉积对抗作用弱,有利于三角洲的发育。

  (12)辫状水系形成过程:①洪水期:在流水侵蚀、搬运作用下,洪水从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并沿许多深泓线堆积,形成水下浅滩。②洪峰过后的枯水季节:许多浅滩出露水面,成为沙岛,沙岛与沙岛之间是多股的河道,它们忽分忽合,交织如辫。③再次洪水来时:有些沙岛不被淹没,有些被淹没的可能被水流斜切而过,其上形成新的槽道。

  (13)冲积洪积平原形成过程:在山区,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大量的砾石和泥沙;当水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地势突然变缓,河道变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在山麓地带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冲(洪)积扇不断扩大而彼此连合,形成广阔的洪积—冲积平原。

  (14)河曲以及嵌入式河曲形成过程:河曲的形成:①环流作用使河流一岸受冲刷,另一岸堆积,形成河曲。②河床底部泥沙堆积形成障碍,使水流向一岸偏移,形成河曲。④由于河床两岸岩性不一致或构造运动造成两岸差异侵蚀而形成的河曲嵌入式河曲: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地壳的持续抬升,河流下蚀增加,隆升的地壳形成山地,而蛇曲则保持原形嵌在山谷之中。

  常见的人文地理过程主要有:

  (1)聚落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聚落(如乡村、城市等)的形成过程及其差异。

  (2)城傎化的过程及城乡内部功能区的分化过程。

  (3)不同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及其对工农业等生产活动的影响过程。

  (4)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化过程、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过程。

  (5)区域工业化及城市化的推进、区域资源开发、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地理过程分析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时段划分:不同地理过程的驱动力分析、不同地理过程的标志性特征的辨识、对驱动力的响应等角度,观察与分析具体地理事物、现象的过程。

  驱动力分析:需要理清驱动力的类型、大小、变化等;驱动力的作用方式、作用强度,对驱动力的响应(结果、效应等)

  标志性特征的辨识:主要从格局角度予以辨识。

  对驱动力的响应:主要对结果、效应等进行分析。

  要分析时要把时段分析的结果置于整个时间发展序列中进行动态综合,总结地理现象和事物的前后承袭、演替关系和时间变化节律。其价值在于追溯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过程, 认识现状特征, 预测将来的演变趋势。

投稿邮箱:qingjuedu@163.com
相关推荐
从分析高考真题入手,看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从分析高考真题入手,看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原标题:从分析高考真题入手,看过程类试题的答题技巧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原创观点10分钟前

心学问教育好吗?孩子心情烦躁怎么开导
心学问教育好吗?孩子心情烦躁怎么开导

原标题:心学问教育好吗?孩子心情烦躁怎么开导 孩子的心情烦躁是家长们常

原创观点12分钟前

学渣的选择?7岁经常考八分,妈妈想让孩子去日本上钓鱼
学渣的选择?7岁经常考八分,妈妈想让孩子去日本上钓鱼

原标题: 学渣的选择?7岁经常考八分,妈妈想让孩子去日本上钓鱼学校正确吗?

原创观点23小时前

惊人的“心流效应”:长大后出色的孩子,都有过三种
惊人的“心流效应”:长大后出色的孩子,都有过三种

原标题:惊人的心流效应:长大后出色的孩子,都有过三种体验 通常,我们会

原创观点23小时前

中国教育的致命隐患:年轻教师都不阅读了?
中国教育的致命隐患:年轻教师都不阅读了?

原标题:中国教育的致命隐患:年轻教师都不阅读了? 现在的年轻教师,几乎

原创观点23小时前

多篇“男性子宫肌瘤”式论文背后:医护人员职称晋升
多篇“男性子宫肌瘤”式论文背后:医护人员职称晋升

原标题:多篇男性子宫肌瘤式论文背后:医护人员职称晋升为何难摆脱唯论文现

原创观点23小时前

三好学生荣誉入档案:如何为未来加分,让你走得更远
三好学生荣誉入档案:如何为未来加分,让你走得更远

原标题: 三好学生荣誉入档案:如何为未来加分,让你走得更远! 写在前面:

原创观点2025-05-07 20:34:33

成功上岸重点高中,考前30天过来人的教训
成功上岸重点高中,考前30天过来人的教训

原标题:成功上岸重点高中,考前30天过来人的教训 距离中考还有三十多天,这

原创观点2025-05-07 20:33:20

如何有效应对顽固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
如何有效应对顽固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

原标题:如何有效应对顽固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原创观点2025-05-07 20:32:28

家庭背景,被包装成了学历
家庭背景,被包装成了学历

原标题:家庭背景,被包装成了学历 最近很多人惊诧于4+4事件。 事件的导火索

原创观点2025-05-07 20:3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