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材生在基层也可以“发光发热”
摘要: 最近几天,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
最近几天,杭州市余杭区的一份招聘公示在社交网络上火了。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里,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学历均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其中8个岗位还是街道办事处的:运河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新闻传播学硕士、乔司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北大软件工程硕士、仓前街道办事处录取的是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中新网8.24)
不少网友质疑清北名校毕业的学生去基层工作,是否大材小用了?笔者认为,名校毕业生去基层工作并不是“大材小用”,而是个人择业观的选择。一方面,余杭区高速发展态势,城市发展潜力、活力,生活、工作环境,工作政策待遇确实吸引到了不少名校毕业生的注意。另一方面,不少名校毕业生会选择基层工作,是符合自己的择业观的。
许多繁重的基层工作是需要专业化人才的,是需要名校高材生专业化的新鲜血液。只要工作待遇符合个人预期,即便在基层工作,名校毕业高材生也会大有作为,同样会“发光发热”。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的学生柳云南2018年在余杭区东湖街道工作,基于对法律法规的熟悉以及扎实的文字功底,展现了极强的工作能力,工作一年后,就升任街道的团工委书记。其本人也表示现在的工作充实而幸福,收入也符合自己的预期,如今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发挥专业优势和才能,很符合自己的择业观和价值观。
基层工作一向繁重且条件设施不太完善,一方面对于个人而言,更加能够磨炼一个人,更加能提高个人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改善现有状态,为了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引进一批名校毕业生来改善基层治理状况是一项关键举措。各地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待遇,打通晋升渠道,吸引名校毕业人才前来报考。笔者相信,只要地方政策待遇好,基层工作也可以成为名校高材生很好的选择。刘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