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2019新增学校统计 新增校数量上广东一枝独秀 广东省向来是国际教育的高地之一,就今年的增量来看,广东省的表现堪称一枝独秀。2019年,新学说
原标题:2019新增学校统计 新增校数量上广东一枝独秀
广东省向来是国际教育的高地之一,就今年的增量来看,广东省的表现堪称一枝独秀。2019年,新学说了解到,2019年一年内广东省地区新增国际学校15所。
广东省之所以能有如此抢眼的表现,或应归因于其有良好的经济基础,高消费人群基数大,给国际学校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更重要的是,政府对民办教育、教育国际化在政策层面一直予以大力支持。广东省政府不仅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同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不遗余力地吸引国际化人才。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的利好仍在不断放出。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建设人才高地”的明确主张;3月14日,为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通知》提出,广东省、深圳市按内地与香港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对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含港澳台,下同)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给予补贴,该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在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的认定和补贴办法,按照广东省、深圳市的有关规定执行。基于这一点,从长远来看,广东仍是民办教育发展最被看好的区域,学校仍会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
此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从2019新增学校的品牌来分析,很多首次入住中国的品牌,都将广东作为其首所学校的选址。例如英国埃莉诺霍利斯学校(英国LEH学校)、英国坎特伯雷国王学校这两所拥有悠久历史的英国公学,今年都是首次入驻中国,前者落在佛山,后者选址深圳;而首次进入中国的两个美式品牌学校——荟同学校和爱文世界学校,也都选择深圳作为其首个学校的落户之所。
江浙沪地区新增校总量首屈一指
相比于广东省,其他省份在数量上或稍逊一筹,但若论集群效应,长三角地区在新增学校的总量上可谓首屈一指。
近年来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的长三角地带,国际学校数量快速增长,同时2019年也是以江苏省为代表的华东地区迅猛发展的一年。新学说了解到,2019年年内,华东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五省新增国际学校共22所,占全国新增国际学校总量的33.3%,占据三分之一的天下;其中江苏省新增国际学校8所,成为2019年年内全国新增国际学校数量仅少于广东省的第二大省。
普遍来讲,地区的国际学校市场飞速发展,均与当地的经济条件、政策环境有关。与广东类似,江浙沪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领先,民众在教育消费上不吝投入。
从地区经济发展角度来看,作为全国第一梯队的经济大省,江苏2018年GDP总量首次跻身9万亿俱乐部,总量达到9.2万亿,经济规模已超过全球第13大经济体澳大利亚;安徽2018年GDP总量则首次突破3万亿大关。截至2019年7月30日,全国已经公布了2019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27个省份中,华东地区江苏、山东、浙江的GDP总量排行均位列全国前五。经济基础决定了高层次和品质化的教育追求,与之相应的是居民观念也在不断提高,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市场的多元化和繁荣度。
江浙沪的民办教育,在政策层面亦享受到诸多利好。2017年开始,各省政府出台《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实行民办教育全链条审批,并在多方面给出优惠政策。政策放宽了办学准入条件,拓宽了办学筹资渠道。江苏省2019年2月1日发布《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逐步提高教育经费总投入中社会投入所占比重。鼓励各地设立民办教育发展资金,用于发展非营利性民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