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中国自适应教育何时能找到盈利模式 Knewton 低价出售引起国内行业震荡,甚至引起一些媒体人惊呼 自适应教育走向末路 ,但中信证券教育行业分
原标题:中国自适应教育何时能找到盈利模式
Knewton 低价出售引起国内行业震荡,甚至引起一些媒体人惊呼 " 自适应教育走向末路 ",但中信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冯重光却不这样认为,"Knewton 低价被收购,影响其估值的有很多因素,不能说明自适应教育行业走向末路。人工智能是教育行业重要发展趋势,自适应教育公司尚需要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自适应教育还在行业发展初级阶段,其商业规律、发展状态需要持续跟踪。"
虽然我国自适应教育行业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但资本的投资热情大于市场的认知。根据映魅咨询发布的《2018 年中国自适应学习研究报告》来看,我国近些年自适应教育行业的投融资明显增多,据映魅咨询不完全市场统计,2011 年 -2018 年至少有 32 家与自适应学习概念相关的公司累计获得超过 150 亿元人民币的融资。获投融资的企业广泛分布在教育行业的各个细分赛道——英语、数学、职业教育、早教等 , 其中占比最高的是英语培训公司。
英语培训公司入场热情高似乎不难理解,自适应教育的数据化、测评、个性化推荐切合英语、数学等在线教育赛道公司的需要,同理的还有 k12 题库类、作业类公司。这些公司都看好教育 + 科技的变现前景,毕竟就连马云都说,"AI+ 教育才是真正的未来。"" 掌握未来 " 的,还有众多以 Knewton 为师的专注于自适应技术的公司,如 " 乂学教育、学吧课堂、一起科技 ",而如今 Knewton 已去,中国的这些自适应教育公司又该往何处走?
其实自适应教育在国内发展已经多年,但自适应教育 " 概念模糊 ",甚至不少教育行业人士都不清楚自适应教育到底是什么。最近两年 AI、教育科技等概念逐渐炒热,自适应教育行业也存在一定的泡沫现象。不少人质疑自适应教育的真实性,甚至直呼其为 " 骗子 ", 希尔在 e-Literate 的合作伙伴迈克尔 · 费尔德斯坦(Michael Feldstein)曾将 Knewton 称为 " 蛇油 ",即没什么实际价值的万金油。一位学生家长就向投中网记者吐槽," 智能报告不过就是答题、算正确率多少,这算什么 AI?"
松鼠 AI CEO 周伟在 GET2018 上曾表示," 人工智能不是万能的,它是一个需要深度应用到场景里面的一项技术,所有东西都得围绕人工智能来打造,以研发、教学内容、教法、包括交互界面为核心来构建才会有效。" 产品研发必然耗费大量资金,教学服务、宣传推广资金相应减少,产业链呈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分工如何细化,自适应技术公司还在探寻理想之道。
和 Knewton 很大的不同是,中国自适应技术公司产品大多是 TO C 端的,中国具有庞大的教育培训市场,学生接受课外培训的意愿强于美国等国家。论答 CEO 王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 教育最能发挥作用的场景就是应试教育,而自适应教育恰恰能量化成绩、评估学习效果,从而使应试教育价值最大化。但在国内政策逐渐弱化应试教育的时候,自适应教育又该如何找到更多的场景应用?
在教育行业深耕多年的内部人士分析," 流利说、好未来等公司运用自适应技术,只是将其作为技术的一环,随着 AI 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适应技术会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AI 等技术本身不会死,甚至被视为 K12 教育的救星,但中国自适应教育能否避免 Knewton 的老路,在舆论质疑声中尽早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