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0月24日消息,近日,新东方推出《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一书,该书汇聚中英教育专家智慧,以英文对谈的形式,阐释了节日、饮食、生活、文化、符号五
10月24日消息,近日,新东方推出《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一书,该书汇聚中英教育专家智慧,以英文对谈的形式,阐释了节日、饮食、生活、文化、符号五个领域的48个中国文化核心主题。它不仅为中国读者搭建起用英文表达中国文化的桥梁,也为国际读者开启了认知中国的窗口。

(《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图书)
据介绍,《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由新东方大愚文化出品,由新东方教师发展研究院院长汪珺与英国语言教学专家马修·克拉克(Matthew Clark)共同创作。两位作者均为新东方资深教师,拥有逾二十年教学经验,同时也是长期研究跨文化交际,兼具东西方生活经历的学者。两人创作此书的灵感,源于五年前共同主持的一档中英双语播客。节目中,他们选取有趣的中国文化主题,围绕中西差异展开对谈,获得了许多听众的喜爱。
正是在长期的共事与对话中,汪珺发现,即使像马修·克拉克这样定居中国数十年的“中国通”,对许多中国文化与习俗仍存在认知空白,更不用说许多未到访过中国的外国人士,对中国的了解更为局限。而马修·克拉克则感到,在中国生活的时间越长,这片土地就变得越迷人,发现的“谜团”也就越多。于是,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共同热忱,以及助力中国青少年等群体向世界传播中国魅力的愿景,两人共同启动了《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图书的创作。

(汪珺与马修·克拉克)
这部历时五年完成的作品共分为五辑,分别聚焦传统节日、一饮一食、日常生活、经典文化与中国符号五大板块,以英文对话的形式深入解读48个中国文化主题。从腊八、火锅、茶叶、风筝的由来,到京剧、太极、围棋、“中国红”中的精神意蕴,再到夜市文化、当代婚俗与教育理念,内容连接传统与现代,贯通中国与世界。

(图书内页)
“播客”对谈形式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一方面,中英教育专家的联袂参与,确保了英文表达的原汁原味与文化阐释的深度。另一方面,对话体保留了交流的真实感与即兴火花,引导读者感受中西思维差异。
一次真正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并非仅靠文本层面的“翻译”便能实现,而是要在深入认知彼此文化与价值观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角度与形式的解释来搭建理解的桥梁。正如本书作者马修·克拉克所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直译’有时会造成理解障碍。而当我们在交流中补充背景、解释原因、举例子、讲故事、分享个人经历时,真正的理解才得以发生。”
书中通过一次次对谈实践了这一理念。每个章节,两位作者都会从一个文化现象出发,深入探讨其起源与演变、习俗与思想观念等,让读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中国姓名“姓在前,名在后”的排序,折射出对家庭纽带的重视;婚礼中的红包,既承载着真挚祝福,也兼具互助共济的实用功能。同时,对话在中西方语境中找到连接点,从而让文化更容易被感知,被共鸣。譬如,将《水浒传》与英国民间传说“罗宾汉”,《西游记》与英国小说《魔戒》进行巧妙对比,为不同文化中的读者提供了一把互相理解的钥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