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多名男留学生混住在女生宿舍楼 开学在即才知道宿舍不够?即便如此也不该把男性学生(还是黑人留学生)安排在靠近女生
原标题: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多名男留学生混住在女生宿舍楼
开学在即才知道宿舍不够?即便如此也不该把男性学生(还是黑人留学生)安排在靠近女生宿舍居住。
2025年9月15日,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6栋女生宿舍楼(入口悬挂“女生宿舍,男生勿入”标识)。23名新入学的黑人男性留学生被临时安置在该楼1-4层,校方称“已做楼层物理分隔”,但女生需共用部分公共区域(如电梯、楼道)
女生通过社交平台曝光此事,称事前未收到通知,仅收到寝室长紧急提醒“关好房门、避开消防通道电梯”,质疑隐私与安全受威胁。
重庆理工大学两江校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称已经关注到相关情况。她解释说,9月15日,这些留学生从国外乘坐飞机过来,但因宿舍设备没有到位,所以临时安排在了6栋底楼层及2、3、4楼,也做了楼层分隔。16日,16栋的设备已经到位,将安排这些留学生到16栋宿舍入住,“今天马上就搬过去。”
网民批评此举反映“留学生超国民待遇”:本土学生权益被置于次要地位。
女生宿舍明确禁止男性进入,但留学生被破例安置,校方仅强调“临时性”而忽视学生安全感。
学生家长质问:“家长不能进宿舍,为何男留学生能进?”
为何不选择校外酒店、男生宿舍或空置教室?校方未充分说明其他方案不可行的原因。
律师指出:若设备未到位,应提前延迟留学生报到或启用备用资金安排酒店。
关联案例佐证:2023年广西某高校曾安排男留学生进女寝洗澡,类似事件频发暴露管理惯性。
学生诉求:要求校方尊重性别分区基本原则,重大决策需提前公示并征求学生意见。
专家建议:高校应建立留学生住宿“备用库”或与酒店签订应急协议。
国际化进程中需平衡特殊需求与规则公平,避免“应急”牺牲学生权益。
舆论共识:“争议核心并非留学生身份,而是校方在资源调配中未将女生隐私与安全置于首位。
此次风波虽快速平息,但暴露高校管理中的深层矛盾:国际化扩张与基础服务能力不匹配。
唯有将学生权益作为决策起点(如提前沟通、公平规则、透明流程),才能避免“临时安置”演变为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