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来源| 作者|Penny Hi,周末快乐。 高考结束后,各个大模型开始比拼硬技术实力,高考志愿领域也热闹了起来。 自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以来,各类并
来源|
作者|Penny
Hi,周末快乐。
高考结束后,各个大模型开始比拼硬技术实力,高考志愿领域也热闹了起来。
自2024年9月证监会发布“并购六条”以来,各类并购案接连发生,这次也轮到了跟教育相关的领域。
同时,各类新型教育AI产品蓬勃发展,在技术杠杆下,小公司也能产生大价值。
也有令人遗憾的消息,有国际教育机构停止运营。
以上是本周的大事件,具体是怎样的?一起来看!
01
教育AI新产品和新场景
各类教育AI创新产品涌现。
近期,谷歌开发了一款实验性的教育产品 Sparkify,可以将用户输入的问题或复杂概念转化为2分钟以内的动画短视频,实现知识的直观化传播。
Sparkify 探索页面提供主题短视频,通常时长约两分钟,目前页面上所列出的视频包含食物、艺术、化学、物理、动物、植物、服饰等相关领域。例如“珍珠奶茶的起源”或“量子计算基础”。
Sparkify生成的视频可竖屏或横屏,与TikTok或Instagram Reels上的格式非常相似。每个视频都结合声音和视觉效果,讲述一个简洁的故事或解释一个概念,就像教育科技领域的“抖音”。
Sparkify跟报道的VideoTutor都是视频生成领域,但是产品定位有所不同,Sparkify是生成动画,更偏向科普动画片;VideoTutor则是严肃的学科类视频讲解,更多涉及了图表、曲线图等。
近期,硅谷的一名连续创业者Henry Shi 创办了“Top Lean AI Native Companies Leaderboard”榜单,该榜单专门聚集AI Native 公司,团队总人数不超50人,且超过500万美元(约合3590万人民币)的ARR(年化收入/年经常性收入)的公司。
榜单还包含教育产品的公司,如AI答疑产品Solvely、语言学习软件 Praktika以及AI内容检测软件GPTZero。
了解到,Solvely是出自华人团队的产品,从中国公司北京数驱互娱科技有限公司剥离,后者是一家专注于文字类和益智类休闲游戏的公司。根据官方信息,Solvely已经拆分在硅谷独立运营,且获得了融资。根据榜单显示,目前Solvely实现了600万美元的年化收入。
可以看到,小而美的AI公司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大部分公司通过融资实现快速扩张,小部分公司则凭借精准的商业化路径,在没有外部资金注入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健康运营。
高途这两年发力AI,前段时间推出了毛豆爱学AI课堂,希望让好老师像朋友一样“坐到孩子的身边”,让传统的课堂成为AI加持之下的私教课。
而最近,发现,高途或许也在加码AI硬件。
在CA业务(大学生和成人业务)的高途考研Pad和高途过考Pad之外,观察到,今年4月,高途KM业务(小初素养业务)也在招聘智能硬件项目经理、硬件研发工程师(专家级)等岗位,岗位职责包括负责智能学习硬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工作、主导产品需求到技术方案的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