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集团在新技术上的投入,风险和回报如何? 在好未来 2024 开年全员会上,弹幕上飘过这个略显犀利的问题。 直播镜头里的好未来集团创始人兼 CEO 张邦鑫,
“集团在新技术上的投入,风险和回报如何?”
在好未来 2024 开年全员会上,弹幕上飘过这个略显“犀利”的问题。
直播镜头里的好未来集团创始人兼 CEO 张邦鑫,正在一一解答员工的疑问。和两年前相比,他多了几分松弛与幽默,言语间对发展方向也更为笃定。
张邦鑫坦言,回顾过去数年,好未来从一家线下培训机构,到毅然投入在线教育,再到全力自研九章大模型,其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心路历程。
好未来一直是新技术的坚定拥抱者。这一次更为不同的是,中国创业者们正身处一个心潮澎湃的时代。
和时代洪流一起,好未来从第二十年开始,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本文节选自图书《教育科技这一年 : 教育+AI 新纪元 :(2023—2024)》,该书将于4月9日 12:00 正式发售。
……
随着底层思考转变而发生的,是好未来的业务模式悄然转变。
一是从“教学服务业”进入“零售业”。在科技驱动下,好未来生长出以内容为原点的消费品,图书、数字内容、学习机等零售产品收入占比同比扩大。相较于客单价较高的教学服务,上述零售产品以更高的性价比,服务到更为广泛的大众人群。
二是产品服务从“学科”到“素养”,从“聚焦知识”转变为“聚焦能力”。
三是从“人力密集型”转变为“算力密集型”。好未来基于九章大模型,AI 能力落地到更多场景,探索 AI 驱动下的个性化学习。
这样的转变,对好未来意义是重大的。和时代洪流一起,好未来从第二十年开始,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奔赴 AI 时代浪潮。
ChatGPT 的出现,让所有人意识到 AI 时代以更具颠覆性的姿态来临。
2023 年 4 月,张邦鑫带领好未来高管团队赴硅谷考察。一天上午,张邦鑫约上好未来 CTO 田密一起到斯坦福大学里散步。各自怀揣心事,二人走了许久,最后才找了张凳子坐下。
“田老师,你能不能不当 CTO 了?”张邦鑫第一句话就让田密有些蒙,他接着说:“只做大模型,别的都先不管了。”
“可以。”田密没细想,答应得很干脆。
自研大模型需要高昂的成本。但是在内部讨论时,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非常一致:大模型未来一定会对现有的教育产品形态和商业模型产生巨大的冲击,甚至说是彻底的颠覆。
就在几天前,张邦鑫在外部交流时收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战略建议:“未来只有一条,就是 AI 老师。”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大家都对大模型的价值毋庸置疑。这个建议也坚定了好未来的决心。
“这个事儿如果干不好你可能面临离开。”张邦鑫说。
此时,市面上并没有参考,国内也都才刚刚开始摸索,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可以做出来。但田密心里很清楚,要是没有在窗口期抢占大模型的高地,被颠覆只是时间问题。虽然压力很大,但田密还是应下来:“这件事儿如果没干好,我自己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