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新教师的专业特性决定发展机制内容与原理 严运锦、赵明仁综述了机制的内涵,认为教师学习与发展机制应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机制就是行为主体围绕
原标题:新教师的专业特性决定发展机制内容与原理
严运锦、赵明仁综述了“机制”的内涵,认为教师学习与发展机制应从社会学视角研究.机制就是行为主体围绕特定工作系统的目标来揭示事物运行规律和本质,不仅包括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而且包括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和功能.新教师发展机制不仅关涉个体因素,更受系统中组织因素制约,是协调各要素关系以达到发展目标的运行过程与原理,发展机制由其专业特征、工作特性所涉及要素决定.
教师职初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骤变与适应”,特别关注专业发展结构中的最低要求——专业活动的“生存”技能,即“站上讲台、站稳讲台”.充满变数的课堂情境、有待熟悉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由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变,均给他们带来始料未及的心理冲击和挑战.当下大多数新教师除承担教育教学工作外,还有“跑腿儿”、接受培训等其他任务,忙碌且同时专业技能缺失、经验不足使他们“疲于应付意想不到的各种突发状况”、经常处于“现实打击”之下.但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新教师学科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丰富,学习愿望与成长动力十足,愿意实践探索、反思学习而快速成长,即面对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和研训任务既“怨声载道”又“受益匪浅”,这些构成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如何在既忙碌又不适应工作的现实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呢?需要相应政策、制度与机制解决.
新教师的工作内容、方式具有明显的模仿性、规范性和体验性.例如日常工作中的学科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实施,班主任工作及班级管理等,新教师完成这些任务往往需要按照规范流程、模板进行,并参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样例,即具有模仿性、规范性特征.体验性指主体完成工作必须经历“具体经验、反身观察、抽象概括、主动检验”等过程,新教师经历“关键事件”则体验更深刻,积累经验的数量与速度远高于日常教学.因此评价标准、操作流程、规范样例、关键事件等对新教师发展非常重要.
前述新教师的专业属性决定其成长有特别机制,本研究以提升新教师“站稳讲台”“教书育人”能力为目标,基于库伯经验(体验)学习圈理论,构建“标准导向下任务驱动的新教师发展机制”以提升新教师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