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从BAT到MKT,教育平台的2.0时代 互联网公司进入到教育赛道,在这几年算不上新鲜事,尤其是当在线教育开始兴起的阶段,作为互联网巨头企业的
原标题:从BAT到MKT,教育平台的2.0时代
互联网公司进入到教育赛道,在这几年算不上新鲜事,尤其是当在线教育开始兴起的阶段,作为互联网巨头企业的BAT很早就进行了尝试。平台型企业喜欢用平台型的打法,百度做了传课网,阿里做了淘宝教育,腾讯做了腾讯课堂,他们三者的共性在于都在各自的领域拥有极大的流量,我们把那个时代的教育平台定义为1.0时代。在教育平台的厮杀中,行业得到了一个最为宝贵的经验——“教育和流量本身就是有差别的”。
在互联网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新锐企业,开始注意到了教育市场,这其中包括了发掘5公里生活圈范围教育生意的美团教育,以链接和学以致用为核心的快手教育生态,还包括通过技术优势和流量优势来打造教育产品的今日头条。互联网平台型企业进入教育领域的方式出现了分化,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至此教育平台进入了2.0时代。
我们注意到,整个教育市场虽然有所增长,但供给仍大于需求。企业更为关注的,将是拓客能力和优质课程的供给、服务能力——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的效率,将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众多在线教育机构都纷纷抢滩生源争夺,大量“价格战”和“营销战”异常激烈。尤其在2019年暑期,几乎所有的在线教育头部企业都参与了这场战役,在暑假期间投入了40-50亿元资金用于市场营销活动。
这也同时暴露了当前的行业现状,流量匮乏获客难成为了当前一大障碍,教育行业拓客成本高、渠道分散、周期长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2019年5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公布《2019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就显示,短视频行业的市场规模在2018年的同比增长速度达到了惊人的744.7%。虽然从行业数据来看,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已经见顶,但短视频行业如今仍然在保持高速增长。据预测,国内短视频行业的总日活用户数将很快达到10亿。
5G网络在2019年迎来商业化,也将促进网络视听市场进一步拓展,甚至重塑中国传媒产业格局。与此同时,教育行业获客渠道的路径也发生着改变,由搜索引擎——社交广告——生活服务lbs,最后的落脚点到了短视频市场。
02、教育行业增长的另一种可能
2019年的流量市场,虽然整体的平台增长开始放缓,但是新入局的企业和新涌现出的细分行业仍在增加。对流量的需求依然在高速增长,供小于求的状况使得流量获取的成本日益攀升,价高者得的状况揭示了当前行业发展的困境,对于教育行业尤为严重,苦流量久已。
在面对这种状况的同时,探讨最多的概念就是“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如何区分“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
简单来说,公域流量指直接入驻平台实现流量转换,依赖平台自带流量。或通过花费推广费用进行投放来获得客户和成交。但通过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吸引的用户,往往对产品忠诚度不高,较难沉淀为忠实用户。
而“私域流量”主要是指平台流量属于自己,能够直接接触到用户同时可以反复利用。通常都是建立在自有的社交关系链上,用户忠诚度高,利于沉淀用户。
面对汹涌而来的平台流量,有两个点一直在困扰着内容生产者及广告投放者,一方面是流量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互动的密度。没有爆款就没有流量,面对平台算法的无力感,使得即使是自己的粉丝有时也看不到自己的作品。同时还会出现百万粉丝的大V日均私信不超过20次的尴尬境地。关系链永远沉淀在平台,任谁也带不走,这样流量的价值应该被重新审视。
快手没有“流量”
那么,之于快手平台来讲,要做教育行业的基础设施,他们又是如何理解流量的逻辑?我们先从它的定位说起。
快手首先把短视频当作一个强大的“消费工具”。以短视频为载体在受众上天然比其他形式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降低了传播的门槛。
但它更为重要一面的定位是一款短视频的生产工具,鼓励用户产出更丰富的内容,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评论、点赞、关注等)给予了创作者生产动力,形成了一个从内容到直播再到内容的正反馈循环生态,延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快手的用户定位,是年轻、热爱分享的所有人,年轻指的是心态,无关乎年龄,要热爱分享。我们发现,人类社会是朝着开放发展的。目前世界处于和平年代,大家安全感会更强,开放感会更强,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但是大多数的人真正缺乏一个记录和分享平台,在过去,绝大多数人是不被关注的。这些人优先选择了快手,因为在快手对用户比较平等,我们不会去特别照顾那些看起来比别人更优越的人。”快手创始人宿华曾在一次分享中表示。
因此能看到在平台价值观上,快手追求的一直是平等与普惠,真实与向善。
而价值观在快手的社区机制表现为两个方面:识别与匹配。
识别是匹配的前提。快手每天有1500万条新上传的短视频。在这个数据量下,快手需要综合一系列的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及用户各种行为的特征,进行综合的建模,然后进行高层语义的理解。
同时,在人与内容的匹配层面,通过AI让短视频之间、人和人之间建立更加的精准、高效的连接,将两个人联系起来之后形成了社交关系。这种社交关系是从半陌生人转变为私域流量的进化,重新构建了私域流量的价值。
快手高级副总裁马宏彬,曾在2019年GES未来教育大会上,对于快手的匹配模式做了详细的解释:“基础曝光量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这个平台中,核心是AI进行人与内容匹配。人的介入干预,主要是要把不好的作品去掉。剩下的只要我们觉得符合这个社会价值观导向的作品,我们都会给它一定基础量的分发。”
“由于整体平台量分布的相对来讲比较均匀,在基础量的分发下,我们发现有些老师慢慢的就出来了。因为公平、普惠的价值观造就了这样的分发机制和人人都可以参与的社区氛围。”
同时,快手也会引入经济学意义上基尼系数的概念,避免整个平台出现过大的“马太效应”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