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网友以公众号低俗标题吸眼球博流量向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反映:某医疗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使用标题党吸引人眼球博得
近日,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有网友以“公众号低俗标题吸眼球博流量”向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反映:“某医疗机构的微信公众号,使用标题党吸引人眼球博得流量。建议进行整改。”与以往投诉得到支持相比,很多网友发文称认真阅读了一下“深圳卫健委”公号,感觉做得不错,尺度得当,文风诙谐,很接地气,能在一众政务号中脱颖而出,不容易。
那这位网友是恶意投诉吗?我想不是的,他是真的觉得公众号的有些标题“尺度”过大,这一次小小的投诉折射出的是中国性教育的缺失。
2019年,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清华大学与LoveMatters共同发起了“中国性与生殖健康大数据研究计划”,其中包含“中国涉性犯罪司法文书大数据分析”。通过对猥亵亵、侮辱案的分析发现:2014年至2017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审理的猥亵、侮辱案数量呈逐年增长态势,2017年数量为2014年的2.5倍;近40%的被告人为了报复或发泄情绪犯案,超过20%的被告人未意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 作案人数规模在1人到17人之间,有超过95%的猥亵和侮辱案件为被告人单独作案; 猥亵、侮辱案中,网友、陌生人作案的情况更为普遍;
猥亵、侮辱案较多发生于室内外公共场所。
性教育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甚至导致了性侵犯罪的发生,当一个身体器官的科学名称都不能从大家嘴里说出来,这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能得到正确的描述吗?能够得到很好的尊重和保护吗?当一个孩子遭受性侵害,他连什么地方被触摸都描述不清楚,如何得到有效保护?
性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国人传统思想对性方面是有避讳的,所以很难拿到桌面上来讲;中国在性教育方面的尺度很难以拿捏,如果尺度过大就成了淫秽,所以没有人敢于冒这风险;群众的意识上达不到,觉得性是难以启齿的事情,很难以进行正大光明的宣传;中国性教育起步比较晚,而且很多的设施根本不完善,造成了现在的这种现象。
2017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性教育课题组设计、编写的《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同样是有人在网络上反映尺度过大,虽然课题组表示读本内容都已在实验学校经过九年的教学试验,经过了设计、试验、反馈、修订、监测等阶段,也与学生的父母进行了多次交流,并以问卷和访谈形式征集父母对性健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但最终还是以课本被回收而告终。这看似是父母们的胜利,实际却是孩子们的失败。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对于中国的父母来说,“性”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总把孩子当孩子,不把问题当问题。我们总说孩子还小,总嫌性教育太早,可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受伤的总是懵懂无辜的孩子,和追悔莫及的父母。要想真正开始中国的性教育事业,转变家长的思想是必由之路。(温如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