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久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久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首次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8.2%;占GDP比例为4.04%,连续8年保持在4%以上。(据12月21日《人民日报》)
教育既是国之大计,又是人民群众最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当前形势,党和政府重视教育问题,将其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整个社会,唯教育问题最是牵动人心;每一个家庭,更是不惜倾其所有精力和财力,只为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能够学有所成。国家持续加大教育财政支出,这体现了国家重视,同时也是民心所向,教育经费关系国计民生,要把教育经费的每一分钱都“用对”、“用好”、“用公平”,只有这样,国家投入才能见实效、有回报。
教育经费要严格管理,确保“用得明白”。只要是有钱的地方,就有“眼红”的人,“眼红”是疾,得治。教育经费涉及国计民生,要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教育”本身上面,绝不允许有人有“非分之想”。教育经费的管理要有一套健全的责任体系,囊括预算、审核、拨付、监督等各个环节,明确分工与责任,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让其承担相应责任后果,并且严格执行,不可姑息。
教育经费要科学分配,保证“合理有效”。教育经费不是用在教育上就万事大吉,国家每年拿出这么多钱不是为了投入而投入,而是要切实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门要切实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科学、合理、有效,每个地区的教育情况都不尽相同,教育重点不同,困难和需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育部门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钱怎么花”问题上真下功夫、下真功夫。
教育经费要向贫困地区倾斜,做到“兼顾公平”。教育公平体现在让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又质量的教育。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这充当体现出党和政府在教育公平方面所下的决心和所做出的努力。但是,贫困地区除了缺资金更缺人才,要通过一系列奖励鼓励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去贫困地区支教,要从薪资、工作坏境、福利待遇、评优提拔等各方面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保驾护航。文/李雪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