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据江夏区教育局9月17日通报,江夏一中初中部九年级14岁学生张某锐,因玩扑克被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据监控视频显示,男生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
据江夏区教育局9月17日通报,江夏一中初中部九年级14岁学生张某锐,因玩扑克被班主任请家长到校配合管教。据监控视频显示,男生在教学楼楼道被母亲教训,期间挨了两耳光。母亲离开后,男生默立两分钟后,转身爬上栏杆从5楼跳下,路过的同学试图阻拦未果。当晚9时,伤势严重的张某锐被宣告不治,当地教育、司法等部门已介入处置善后。(9月19日中国网浪潮新闻)
此事引发了网络热议,有的网友认为是孩子的心理太脆弱,有的网友认为孩子的母亲不应该在大庭广众之下打孩子的脸会伤了他的自尊,还有的网友认为这么一件小事老师不至于把家长叫来。在逝去的生命面前去指责谁对谁错已毫无意义,我们需要做的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怎样做才能避免这类事故再次发生。
无论是家长的教育还是老师的教育,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然而有的时候“教育”却成了孩子们的毒药。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好教育呢,让教育不再成为孩子们的毒药而是一种良药。
首先,老师要做好角色的灵活多变。老师不仅仅是学生们课堂上的良师,还是学生们课下的益友。在学业上帮助他们解决知识上的难题,在生活上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成为和他们共进退的好朋友。除了这两种角色以外,老师还要充当心理师的角色。学生的学业成绩很重要,但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重要。平时要多注意学生的行为举止,如果发现某个同学最近这段时间表现不佳,要及时找同学或者他的父母了解情况,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除了这些主要角色以外老师还有其他角色的扮演如,在低年级老师也可以充当学生们的父母,做好角色的灵活多变才能把教育做的得心应手。
其次,家长要转变教育的方式。我们不再提倡棍棒教育,要以理服人,要让孩子心服口服。打孩子不仅仅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伤害,也在某一程度上对孩子的心理带来了伤害。当孩子犯了错时有的家长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就给孩子一顿打,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在孩子犯了错时,要问清缘由,再教育孩子。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不要用自己的自以为去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对是错,如果他们的行为不正确要及时纠正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一味的去指责和辱骂。
最后,老师要和家长联手才能把教育做得更好。家校合作完美,才能创收双赢。我们要做到5+2>7,在学校里老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回到家中家长做好校外生活的保障。家长和老师要定期沟通,双方才能更好的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如果遇到某些突发问题也能够做到正确及时的处理。
正确的教育方式是良药,错误的教育方式是毒药。不要让我们的教育在错误的方式下去毒害我们的孩子。齐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