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通知指出,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通知指出,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面对突发事件,很多人不懂得如何正确自救和互救。据统计,我国87%的心肌梗死病人疾病发作在医院以外,其中有25%以上的病人因第一目击都不懂急救措施而死亡。当意外发生时,随后的4分钟是“黄金救命时间”。根据专家分析,如果在事故现场,伤病者本人或第一目击者懂得现场救护知识和技能,通过简单的自救、互救,如对猝死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对外伤者实施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那么50%以上的生命就有可能挽回。因此,组织开展应急救护培训非常必要、也十分有意义。应急救护培训可以提高群众的安全意识,提升应对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自救互救能力,并向更多的人传播知识、传教能力,共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护能力,为创建平安环境贡献力量。
加强应急救护培训,要多渠道普及急救自救互救知识,提高民众对急救知识的重要性的意识。发挥专业协会、团体优势,在纸媒、两微、媒体、公交等平台推出急救知识,开展急救教育系列宣传,让市民、学生学习在发生意外危险时的急救技能、救护知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保持清醒头脑,及时采取正确、有效、果断的救护措施,保护自己、家人和同伴的生命安全。
加强应急救护培训,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组织人员参加红十字会、急救中心的急救培训,中小学校应当组织开展急救知识教育。同时增加投入,为社区及人流量较多的公共场所免费供应应急救护器材。
加强应急救护培训,要开展公益大讲堂和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巩固学习成果。在各个系统、跨系统之间开展技能大赛,奖优罚劣。同时加大媒体宣传,形成氛围,促使广大市民学习和应用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自觉性。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