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破解课后三点半问题,需调动多方发力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推进,不少地区的小学放学时间大都提前到下午三点半。然而,孩子放学早、家长下
破解课后“三点半”问题,需调动多方发力
近年来,随着中小学减负工作的推进,不少地区的小学放学时间大都提前到下午三点半。然而,孩子放学早、家长下班晚,这个时间差让不少家长犯难,“三点半”难题无疑击中了众多双职工家庭的“痛点”。有些家长经常请假接孩子直接影响了正常工作;放在托管机构更是顾虑重重,托管机构报出的价格不一,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如何破解课后“三点半”问题,需调动多方发力:
一是建立健全课后服务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区域课后服务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立自愿申请课后服务制度,坚持遵守学生和家长“自愿参加、自主确定时间、自主选择课后服务”的原则,遵循“因地制宜”原则,进行不同类别学校的课后服务管理,建立课后服务团队管理制度,遵循购买服务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以学校教职工为主体、以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多渠道课后优质服务团队。
二是拓宽课后服务活动形式。建议聚集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力量,注重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以品德、文艺、科学、劳动等多方面熏陶,建议学校晚托服务开设“陶艺坊”“布艺坊”“弹拨乐坊”等特色课程,配备专业老师,由学生自主选择,对于部分确有接送困难的家庭,可在公益服务时间开设“紧相随看护”,为孩子开放“小眼睛书吧”“朗读亭”“安全教室”等活动场所。
三是对校外托管机制禁止“一刀切”。一方面对校外托管机构有关标准条件等事宜应健全制度,出台专门法律规章,做到依法设立、依法管理,落实监管责任,加强渎职责任追究;另一方面,应加强公开,发动家长和社会力量监督,以监督促进校外托管经营者依法经营,严禁把课后服务演变为集体教学、集体补课或奥数培训,严禁以开展课后服务为名,将学校资源提供给托管机构作为补课场所。
四是加大补贴机制。政府助力,建议发放相应补贴给教师,鼓励有专长的老师开展校内托管,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同时,对志愿服务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偿,让志愿工作常态化。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