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勉!
来源:搜狐 发表于2025-09-02 19:31:38 编辑:时寒峰
摘要: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勉! 家校配合,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引领孩子奔向更好的未来。 9月,代表着新的开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勉!

  家校配合,心往一处靠,劲往一处使,引领孩子奔向更好的未来。

  9月,代表着新的开始,也意味着即将开启新的篇章。

  有句老话说得好: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

  站在新学期的起点,父母细心养,老师耐心教,孩子用心学,选对合适的教育方式,是迎接新气象的关键所在。

  学习生涯,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到不了向往的未来。

  教育路上,没有完整的规划,就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你在教育的土壤上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待时间成熟后,就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

  开学第一课,请家长务必调整好心态,孩子稳固好根基,老师积累好经验,家校配合,书写好新的篇章。

  新学期,关于教育的这6个真相,值得所有人一读再读。

  01

  致父母:

  教育无法重来,请一定亲力亲为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

  “教育孩子,最怕该管的时候不想管,不该管的时候什么都管。

  孩子的成长是分阶段的,12 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孩子能不能成才,关键就看 12 岁前各个阶段有没有'管教'到位。”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莫过于童年到青少年之间那几年,一旦错过,未来几十年都未必能够填补那部分的空缺。

  6岁之前,如果父母没有正确引导孩子,坏习惯渐渐养成,人生路上的深坑也会越来越大。

  12岁之后,如果父母无法做到陪伴和关爱,岁月慢慢流失后,无论好的坏的都终将定型。

  但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父母,总是觉得“孩子还小,将来有的是时间......”

  殊不知,教育的黄金时期甚是短暂,你以为短暂的缺席,其实留下的是终生的悔恨。

  永远不要在教育问题上当“甩手掌柜”,也千万别在孩子的人生中留下太多空白。

  在这无法重来的成长道路上,请所有父母亲力亲为,务必管好这3件事:

  (1)监督孩子,好好读书:读书,是通往美好未来的最佳跳板。告诉孩子,你现在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投资。

  (2)发现问题,及时纠错:不要在“垃圾堆”里养孩子,不管大错小错,无论后果如何,都别逃避问题,教会孩子解决的办法,这样他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3)高质量陪伴,富养心理:赚再多的钱,都弥补不了孩子心灵上缺失。父母给予足够的陪伴,孩子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自然会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即使工作再忙,生活琐事再多,也请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02

  致孩子:

  千万别让一时的偷懒,变成一生的遗憾

  人这一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

  《我与地坛》的书评中,有位读者写下一段话发人深省:

  “一个人十三四岁的夏天,在路上捡下一支真枪。因为年少无知,天不怕地不怕,他扣下扳机。

  没有人死,也没有人受伤。

  他认为自己开了空枪,后来他三十岁,或者更老,走在路上,听到背后有隐隐约约的风声。

  他停下来,转过身去,子弹正中眉心。”

  仔细想想,人在年少时偷过的懒,走过的捷径,其实就是一次次扣下扳机的时刻。

  而当你已经荒废了时日,终于想起来改变的时候,也终将再也无法阻挡射向自己的子弹。

  有多少孩子,总是想要不劳而获,在该读书的年纪,总是想通过小聪明应付考试,逃过规则。

  那么当他们到了该收获的时候,往往只能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就这样消耗了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别忘了,这世上没有那么多学霸,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们早已付出了多少倍的努力。

  也没有多少横空出世的奇迹,所有优秀背后,都有着苦行僧般的自律。

  新的开始,从这3个方面做起,成长为一个自律的人:

  (1)制定新的目标:在新学期的开端,定下新学年的计划,无论是成绩还是思想,知识积累,有详细的计划,自会有所进步。

  (2)合理分配时间:每天作息规律,早睡早起,不熬夜,规划好玩乐和学习的时间,保持充足的活力,应对每一天。

  (3)避免“积懒成笨”: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掉懒惰的习惯,成就光明的将来。

  孩子,在一切都来得及的时候,适当、适时逼自己一把,才不会在将来留下深深的遗憾。

  03

  致老师:

  有管,有教,有罚,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

  网课期间,看到一位班主任在班级群里苦口婆心的劝导:

  “我打电话去家里,有的人除了睡觉,还是睡觉,中午12点还在睡觉。

  望你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举止,生活向来不是得过且过的好过。

  这些得过且过的日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变成行尸走肉。”

  短短一番话,惊醒无数沉睡中的孩子,也让很多父母感同身受。

  真正有责任心的老师,往往不会放纵学生肆意妄为,更不会眼看着孩子们走向深渊之中。

  课堂上,认真讲好每个知识点的同时,也会尽力约束每位走神的学生。

  考场上,对于企图作弊的人有管有罚,才不至于让他们一步错步步错。

  若是学生在“放纵不管”的校园环境下学习成长,当他走出校门后,只会一次又一次摔跤。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认知,遇事不知分寸,等到走向社会,经历的每件小事,都会成为压垮他的稻草。

  教育需要一定力度,学生需要用心教导,唯有做到宽严相济,教育的未来才能如你我所愿。

  04

  致新学期:

  养习惯,立规矩,守底线

  俗话说:细节终将决定成败,量变自会引起质变。

  从这学期开始,在家庭教育中,记得培养孩子这3个习惯:

  (1)坚持阅读的习惯:多阅读,不仅可以丰富思想,还能拓宽眼界。你想不通的问题,书中自有答案;你到不了的地方,书中自有天地。

  (2)勤做家务的习惯:教会孩子自己整理房间,锻炼他独立的能力,保持住所的干净,也有利于身心健康。

  (3)经常运动的习惯:在成长的黄金时期,空闲时间里,带孩子跑步,陪孩子爬山,给他提供最强大的生命力。

  在以后的生活中,父母别忘了制定好这3条规矩:

  (1)适度玩手机:学习的过程中远离手机,睡前不碰手机,防止沉迷游戏等。

  (2)对待长辈有教养:在长辈面前要有礼有节,懂得主动打招呼,不说脏话,不失礼貌,有尺有度。

  (3)出门在外守规则: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别人就会让他长教训。

  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教会他做事的规矩,守好为人处世的底线,比优异的成绩更重要。

  05

  致新观念:

  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著名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提出过一个很深刻的理论: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在我们成年后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也就是说,教育这件事上,父母做对了,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出错。

  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修正自己的过程。

  父母以身作则,注重言传身教,孩子必定会成长的更加出色。

  从现在起,修炼好这3个方面,做优秀的父母,教出有出息的孩子。

  (1)管理好情绪:不对孩子乱发脾气,不在家里传递负能量。一对情绪稳定的父母,才能养出阳光积极的孩子。

  (2)规范好言行:站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不再一味的唠叨责骂,而是弯腰去倾听孩子的心声。

  (3)修正好举止: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用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陪伴孩子一起读书、练字、运动、学习、成长。从今往后,成为更好的父母。

  永远记住: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是教育最重要的环境,任重而道远,别忽视别大意。

  06

  致最好的教育:

  家长不越位,老师不让位,学生不错位

  北京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曾说过: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

  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每个出色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老师的共同托举。

  每段成功的教育,都少不了家庭、学校的悉心培养。

  教书的是老师,育人的是父母,父母和老师相互支持,彼此理解,教育越成功。

  新学期,每个人都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家长不越位,给予老师一定的信任,不溺爱不护短,尊重老师的教育方式,孩子自会在新学期有所成长。

投稿邮箱:qingjuedu@163.com
相关推荐
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
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被这段话刷屏了,与父母、学生和老师共勉! 家校配合

原创观点5分钟前

湖南一中学为省电不允许学生全天用空调?当地教育局
湖南一中学为省电不允许学生全天用空调?当地教育局

原标题:湖南一中学为省电不允许学生全天用空调?当地教育局回应:一直正常

原创观点2025-09-01 19:10:22

初三关键期,学校竟要按成绩分班?家长怒问:谁拿孩
初三关键期,学校竟要按成绩分班?家长怒问:谁拿孩

原标题:初三关键期,学校竟要按成绩分班?家长怒问:谁拿孩子当试验品 近

原创观点2025-08-31 18:12:34

孩子高考失利,那又怎样?这可能是我听过最治愈的话
孩子高考失利,那又怎样?这可能是我听过最治愈的话

原标题: 孩子高考失利,那又怎样?这可能是我听过最治愈的话了 当那串决定

原创观点2025-08-29 19:52:44

大一就开始实习,是社会“内卷”的一种投射
大一就开始实习,是社会“内卷”的一种投射

原标题:大一就开始实习,是社会内卷的一种投射 在暑期等课余时间实习,为

原创观点2025-08-29 19:49:54

光明日报:挂过科也能保研,不意味着保研更容易
光明日报:挂过科也能保研,不意味着保研更容易

原标题:光明日报:挂过科也能保研,不意味着保研更容易 近期有不少学校放

原创观点2025-08-27 19:46:06

一个危险信号:学校和父母都在批量生产「烂梗小孩」
一个危险信号:学校和父母都在批量生产「烂梗小孩」

原标题:一个危险信号:学校和父母都在批量生产「烂梗小孩」 01 不知道你身

原创观点2025-08-27 19:08:31

泪目!新生报到,大学门口妈妈的一句话,看哭无数家长
泪目!新生报到,大学门口妈妈的一句话,看哭无数家长

原标题:泪目!新生报到,大学门口妈妈的一句话,看哭无数家长! 又到一年开学季

原创观点2025-08-26 22:03:15

别再为了下一代,牺牲这一代
别再为了下一代,牺牲这一代

原标题:别再为了下一代,牺牲这一代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决定孩子在哪上学之后

原创观点2025-08-26 22:02:17

300多分就能上本科,这是怎么了?
300多分就能上本科,这是怎么了?

原标题:300多分就能上本科,这是怎么了? 近期,民办本科院校招生遇冷的话题引发

原创观点2025-08-26 21: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