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当东亚第一内卷国开始躺平,日本教育发生了什么? 2018年刚来东京的时候,我对孩子学习的事情没有规划,当然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刚读小学一年
原标题:当东亚第一内卷国开始躺平,日本教育发生了什么?
2018年刚来东京的时候,我对孩子学习的事情没有规划,当然主要是因为那时候刚读小学一年级,现在都六年级了。当然疫情的三年过得飞快,甚至记不起来这三年发生了什么,反正就已经六年级了。
和国内一样,日本也卷小升初,叫做“中受”。就是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上补习班,然后卷,一直卷到进入可以保你到好大学的初中,为之后的考入名校铺平道路。
但这几年,我在日本补习班里面观察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三年级四年级,或者说其实从一二年级的补习班就很难进,但到了五六年级反倒有一些空位。
怎么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从曾经的“亚洲卷王”,到今天的“宽松世代”,日本教育到底发生了什么?又对我们的教育有何借鉴的价值?
日本公立小学课程“吃不饱”
“补习班”成名校入场券
首先,日本公立小学的课程对于考好一点的中学,是完全不够用的。
日本的私立和公立的教学体系和国内大有不同,日本公立小学主张“宽松”教育,而私立小学则是主张“拼命三郎”式的教育方式。
并且一些著名的私立小学, 从进入小学开始就会进行各种能力测试,目的也是为了淘汰一部分人。
“小升初”的时候其实就会决定孩子未来的走向,是进入名校,还是跟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做喜欢做的事情。
这里也可以提一嘴其实日本的教育升学模式是有点淘汰制的意味在里头,不适合的孩子就在“小升初” 的节点被淘汰了,他们不走选拔的模式,不会挤破头为了被选择进入好的初中,而是在发现自己和这条路是否匹配的时候自然的淘汰掉一部分人,这样做其实能缓解各方的压力。
由此可见, 公立小学其实并不会给孩子太多压力,想让孩子自由发展,但是在上初中之前孩子却必须接受一些高难度的测验。
在这样的情况下,“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补习班的存在,就会让比较心急的家长,特别是一些让孩子赴日读书的中国家长卷起来。
当然日本也有所谓 择校宝典,可以找到不同学校的申请难度。比如东京男子学校“御三家(20%-30%毕业生进东大)”: 开成中学、麻布中学、武藏高中,可以说是卷王中的卷王。
男校和女校的难度也不同, 明显女校的卷子比男校就是要难度低的。
但是无论如何,日本“中受”的强度都不低,所谓强度,是你需要考多久,需要做多少题,考察的内容也很广,上天文下地理都会考到,这个考试也是为了在中学前就对孩子的能力进行筛选,将一部分不适合的孩子直接刷掉,所以可想而知其实想要送孩子去一所不错的中学并不容易,但是一所好的中学,却为孩子之后的考学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一些知名塾并不好进,需要家长提前了解信息报名,在进塾之前就会通过测试淘汰一部分孩子,家长必须从一年级前就将塾的信息收集好才能顺利进入该塾补习。
家长挤破脑袋进塾的原因也显而易见,因为能帮助你进入不错的初中从而考上名校便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