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来源|dowell之自言自语 作者|林路 编者按: 本文系转载,作者为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林路,他2012年加入北极光,已在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领域深耕10余年
来源|dowell之自言自语
作者|林路
编者按:
本文系转载,作者为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林路,他2012年加入北极光,已在传统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领域深耕10余年,他参与投资及投后管理的项目众多,其中教育科技项目有VIPKID、火花思维及美奇互动等。
本文中,他剖析了以Newton和Alt School为代表的个性化教育的典型思路,“模式看似可行,但现实中的成本却极其高昂”。他认为,在人文学科,尤其是语言学习领域,大语言模型则可能带来质的飞跃;语言教育或许是AI在教育领域最容易实现突破的“低垂果实”。
01AI语言教育的个性化学习和数据飞轮
谈到AI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个性化学习。我们今天的教育体系源自普鲁士模式——一个老师面对30到60个学生,这是最具性价比的方式,解决了“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的问题,但对学困生和尖子生都并不友好。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当他们已经听不懂老师当前的讲解时,只能被动地坐在课堂里。
个性化教育的典型思路,如Newton,是将知识拆解为知识图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持续检测其掌握情况,并通过实际问题追溯到遗漏的知识点;在为学生讲解完未掌握的题目后,还能生成类似题目来验证学习效果。又如Alt School,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练习,系统则将学生暴露的问题整理出来,由老师进行查漏补缺。形式上,这些模式看似可行,但现实中的成本却极其高昂:Newton斥巨资研发的系统未能带来匹配的收益,而Alt School作为商业公司,不仅难以实现盈利,还因身份限制无法像传统学校那样获得外部捐赠。Newton在从面向消费者转向面向企业的过程中,我的被投公司曾与其接触过,他们单个课程的报价高达数百万美元,最终只能作罢。最终,Newton以低价被收购,而Alt School也在家长们的惋惜与不舍中走向关闭。
因此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当下的大模型技术,是否真的能够显著降低个性化教育的成本?在理科方向,我认为其效率提升依然有限;但在人文学科,尤其是语言学习领域,大语言模型则可能带来质的飞跃。以英语为例,学生在学习一个新词时,大模型不仅能够生成多样化的例句,还可以展示该词在不同时态、不同语境中的具体用法。更进一步,若能结合配图与动画,AI所带来的效率提升将更加明显。倘若有经验丰富的教研人员能够熟练运用AI工具,其开发效率很可能实现数量级的提升。由此看来,语言教育或许是AI在教育领域最容易实现突破的“低垂果实”。当这一方向逐渐成熟并积累足够经验之后,再将其方法论推广到其他学科,才是更为务实的创业与投资路径。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我们不断更换老师,师生关系也始终处在磨合之中。由于教师需要面对大量学生,很难真正洞察每个人的薄弱环节,往往只能笼统地评价一句“他的听力不行”或“他的阅读能力较弱”。但如果一个学生从零基础开始学习英语,在系统中完成背单词、上课程等环节,AI系统就能够持续追踪其学习轨迹,准确掌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当你在平台上阅读绘本时,它可以为你推荐合适难度的材料,标注不熟悉的单词,对新词组进行专项讲解,甚至解释一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这就像拥有一位大学教授水准的导师,始终陪伴在学习过程中,大幅提升学习效率。更关键的是,一旦你能够全面掌握学生的个人词库和知识盲点,构建起高度个性化的学习画像,其他竞争者就很难轻易切入并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