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11日消息,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了《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明确2025年起,逐步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人
8月11日消息,近日,西安市教育局发布了《西安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明确2025年起,逐步开展多学科融合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创建一批高质量的典型应用场景,构建全市人工智能教育基础支撑、师资建设、协同发展的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机制。到2027年,全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覆盖率达到70%以上,发掘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人工智能教育优秀案例,打造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的“西安样板”,基本形成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
在优化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环境体系方面,行动方案表示要建强用好西安市智慧教育大平台,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教育数据使用合规指引和审查机制,开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专区,探索建立一站式“西安AI智汇港”,构建覆盖多元场景的垂直应用体系。
鼓励区县、开发区、学校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合作,建设100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建设西安教育专网,推进中小学校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智慧黑板、电子班牌等智能终端的配备和更新。加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未来学习空间,创设典型应用场景,提升人工智能教育基础环境。
在构建人工智能教育课程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提到要开齐开足人工智能教育相关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小学阶段聚焦体验式课程设置,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初中阶段重点开设认知类课程,强化知识应用能力。高中阶段重点开设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应用能力。
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中小学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鼓励学校将人工智能课程独立设置,也可与信息科技(技术)、通用技术、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理化生实验课、劳动等课程融合开展,每学年不少于8个课时。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课后服务项目和研学实践。引导鼓励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利用智能助学、智能助教等智能体探索未来课堂新场景。
在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提出要统筹人工智能教师队伍建设,采用挖潜扩容的方式,从信息科技(技术)、科学、物理等学科遴选有兴趣的教师转岗到人工智能教师岗位。实施“人工智能百千万培训工程”,每年在市级培训中开展不少于100名教育局(校)长领导力培训,在市、区两级培训中开展不少于1000名技术骨干引导力培训、不少于10000名学科教师领航力培训。加强人工智能教育融合科研,市、区教研部门依托教研平台,将智能技术融入学科常态化教研中,设立一批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课题。
在完善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体系方面,行动方案称要鼓励区县、开发区、学校搭建学生交流展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形成“一区一主题、一校一特色”的活动品牌。要依托西安市智慧教育大平台,鼓励学校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动态采集学生课堂互动、作业完成、测评反馈等多模态数据,形成学生数字成长画像,为学生智能适配学习资源、提供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指导,推动教育从规模化向精准化、个性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