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来源| 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
来源|
据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在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
此次发布的两项指南是科学规范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进一步落实培养具有人工智能素养的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
其中:
《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完备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该体系以素养培育为核心,通过螺旋式课程设计实现从认知启蒙到创新实践的素养发展:
小学阶段注重兴趣培养与基础认知,初中阶段强化技术原理与基础应用,高中阶段注重系统思维与创新实践。
《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秉持“应用为王、治理为基”的理念,紧密围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场景,明确各学段使用规范,确保技术安全、合理、有效地辅助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推动教育管理智能化,同时严守数据安全、伦理道德底线。
在“政-校-企-家-社”多方协同下,既释放技术赋能教育的创新潜能,又筑牢教育主阵地的价值根基……
例如,《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提到:
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可在课内适当使用辅助教学……
支持个性化学习。学生可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自主管理学习进程,实时获取个性化学习方案……
学生可依托AI伴读系统实时分析阅读轨迹,获取个性化建议与交互式导读问题;低龄学生可通过动态绘本生成工具,与融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的虚拟角色对话,推进互动叙事……
教师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生成教学设计和课件等资源。智能工具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风格和学生特点等,自动化生成教学设计……
教师可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课后作业生成与批改以及学情分析。系统根据学情自动生成分层作业,进行写作检查、抄袭检查及作业批改……
具体来看:
《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特别就典型应用场景进行说明。
《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提到,在中小学应用场景中,应以保障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为前提,通过规范化使用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潜能。
小学阶段禁止学生独自使用开放式内容生成功能,教师可在课内适当使用辅助教学;初中阶段可适度探索生成内容的逻辑性分析;高中阶段允许结合技术原理开展探究性学习。
学生、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等不同使用主体可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任务复杂度以及本地资源特点,选择最适合的实施模式,有序推进相关应用场景的落地实施。
(一)促进学生成长
围绕不同教育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学习成长的多样化需求,面向特定场景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