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21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创办一周年之际,首届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主题周正式开启,现场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
4月21日消息,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创办一周年之际,首届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主题周正式开启,现场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工作方案(即“AI十条”)。
AI十条细则,即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改革工作方案详情为:
1. 实施人工智能学科跃升计划。全力建设AI学科,夯实交大人工智能学科的全球引领地位。
2. 实施AI For Science种子计划。聚焦“传统方法尚无法突破的高价值科学问题”,培育一批具有学术或产业影响力的成果。
3. 推进校内科研布局中设立AI专项行动计划。在学校STAR计划、医工交叉、深蓝计划等项目中设立AI专项,探索AI驱动医学、海洋等研究新范式。
4.实施智慧文科建设提升计划。推进文科实验室建设,推动开放科学数据工作,设立智慧文科重点项目,促进文科科研范式创新。
5.实施AI For Engineering赋能计划。支持跨学科团队,推动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力和战略价值的成果。
6. 实施AI+应用场景创新中心培育建设支持计划。支持各学科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场景和标杆产品。
7.建强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联动校内外资源,建立跨区域成果共享机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化应用,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
8.变革“AI+HI”育人新模式。推动“AI+HI”“双驱动”的教育教学改革,形成知识与人格并进、效率与温度并存、智能与智慧并重的育人格局。
9. 实施校园AI文化氛围提升计划。打造“交大AI周”品牌活动,举办AI创新大赛,全面提升校园AI氛围。
10.建设校园智慧决策与服务系统。围绕教学、资产管理、科研管理、人才引育、学生心理健康、学术资源供给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决策与服务系统。
现场,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还和徐汇区教育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中小学人工智能科普教育、拔尖人才早期实践、教育智能化产品研发三大方向,打造协同高效合作机制,切实推动区域教育智能化升级,为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强有力的场景支撑和制度保障。
而为了推动人工智能人才的早发现、早培养,上海交大人工智能学院和中国福利会少年宫将共建全国首个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据介绍,学院聚焦青少年AI底层能力的培养,旨在打造贯通式的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5年,中福会少年宫新宫将落址前滩滨江友城公园核心区域,该青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也将在2025年下半年在新宫中开展活动。
另外,从今年起,上海交大面向全校开放AI辅修专业,覆盖理工农医、人文社科全学科,开设6门通识课程并将人工智能基础纳入非电类本科生必修,推动AI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全域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