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与素质评价模式接轨呢?
摘要: 原标题:教师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与素质评价模式接轨呢?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的吉姆托格里尼主任,在2019年第六届中
原标题:教师们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能更好地与素质评价模式接轨呢?
来自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心的吉姆•托格里尼主任,在2019年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上分享了他的观察与建议。
全球教育系统都在远离唯分数论
当前,全球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发生位移,从常模参照评价转向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也叫相对评价,它以某个集团(班级、学校、地区、国家)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得出每个评价对象在集团中的相对位置。
什么是标准参照呢?打个比方,你考驾照,只要每个科目考90分就能拿到驾证,没人在乎你是否科科考满分,也不需要你考满分,更不会对考生进行排名,这就是标准参照。
为什么全球教育都开始转向标准参照?原因在于,我们需要真正的优秀人才进行社会建设,而不是要大家拼个你死我活分个成王败寇。标准参照主要有以下几个表征:
一是从单纯的考试转向校本评价,二是重视技术评价,三是注重循证决策,四是关注非认知技能和核心素养。关于循证决策,后面我会讲到。
如何建立不以分数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事实上,还有很多国家依旧沉迷于用分数来评估学生,而学生也会以得分来进行自我评判。
不幸的是,分数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假如一名学生考了70分,意味着什么?这个分数到底在班上属于高分还是低分?分数给我们带来很多困扰,而标准参照评价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仅仅体现学生的某些特点,而不是全部。
要落地标准参照,我们首先得建立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
以中国的数学学科为例,它的标准结构包括数学、几何、代数、概率统计、数学建模、数学探索与活动等,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