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具难盈利 但或许社区会是新思路?
摘要: 原标题:教育工具难盈利 但或许社区会是新思路? 教育工具难变现的窘境已经持续了很久。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国内用户更愿意为一个普通的真人老
原标题:教育工具难盈利 但或许社区会是新思路?
教育工具难变现的窘境已经持续了很久。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国内用户更愿意为一个普通的真人老师 / 课程付费,而在产品会员上的付费意愿大打折扣。所以国内大部分工具/内容产品的逻辑是:在原有内容和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导流广告/自研课程。
在变现之前,绕不过去的指标是用户的留存。前面我们已经花了大篇幅介绍了这类产品低门槛、受众广的逻辑。但与之相对的,当这款产品内容相对轻量化、不与任何考培挂钩、没有学习上显性的直接反馈的时候,就更依赖完善的留存和召回体系。
上述的一部分产品会在个人主页展示出学习天数、时长等,之后可能会做打卡、勋章、返利、诱导分享等常规设计;个人认为另一个可能行之有效的思路是:怎么把学习的内容和进步系统化、显性化,让用户在学习时长等信息之外,看得到明确的收获?
除了视频+课程的常规体系,这类产品另一个想象空间在于,会诞生一个“英语的抖音”吗?
以鲜榨语感为例:从产品形态来看,鲜榨语感的内容并不是搬运剪辑国外影视剧而来,而是请了一批英语为母语的 up 主上传生活视频,所以视频都是基于第一人称的真实场景。
在这种内容平台里,用户更容易基于真人和真实场景而产生“点赞”、“评论”和“关注”行为,这些互动行为是社区内产生情感链接的基础,也是提高双边粘性的利器:up 因为“关注”和“回声”有持续做优质内容的动力;而学习者因为欣赏和交流更愿意在社区内活跃和留存。
虽然现在去想象他们未来的形态还为时尚早,但我非常期待“英文版抖音”出现的那一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