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越是高考录取率高的地区 教育恐慌程度越高 不管家长怎么拼,不管孩子怎么努力,绝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上不了985的。 中产阶级的孩子再怎么努力
原标题:越是高考录取率高的地区 教育恐慌程度越高
不管家长怎么拼,不管孩子怎么努力,绝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上不了985的。
中产阶级的孩子再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自己和底层孩子同一条船的命运。
近期,南京正推进减负政策,内容大抵是:“不许补课,不许考试,不许公布分数,不许按成绩分班”“突击检查学校,查看学生书包里有没有卷子、课外辅导教材、作业本”“抵制花里胡哨的课外辅导,只能用教材配套的教辅”。
该政策一出,南京本地的家长纷纷表示“已疯”,有人更是喊出了“减负=制造学渣”的说法。
南京的减负政策并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只不过因为身处南京这样的大城市,政策执行比较到位,所以引发的反响更为激烈。
在很多“小镇”(三到八线城市),教育局虽然也强调减负,但基层的执行就是走走过场,甚至出现基层官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老师和家长“通力合作”的场景。
城市越发达,家长越善于自我施压
南京家长对减负的恐慌,表现为几点,例如“江苏是高考大省”、“985录取率很低”。实际上,江苏是除了北京、上海之外聚集了最多985、211高校的省份,分别为2所和11所。
2018年,江苏的211录取率为5.19%,排在全国省份中游,985录取率为1.14%,排在各省倒数第二,与河南差不多。
但考虑到江苏省经济发达,很多考生即使分数够上985,如果去不了南京、北京和上海的985学校,也宁愿选择省内的211学校,毕竟像南航、南邮、南审这样的专业院校,不管是不是211,就业状况都非常之好。
所以,南京家长用一个985录取率较低来叫苦,这是置真正的高考难省——河南、山东和广东于不顾。
当然,南京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恐慌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越是高考录取率高的地区,教育恐慌程度越高。例如京沪都是优质教育资源密集城市,但这两个城市的家长一出马,其他城市家长的焦虑指数都只敢争第三。
大部分中产家庭孩子都上不了985
由于社会阶层的流通渠道日益收窄,卖茶叶蛋的再也不可能干过搞导弹的,所以投资教育,投资孩子,成为绝大部分人无形中调整的投资策略。
不过,这里要做一个阶层区分,但凡顶级精英,包括党政高级干部、著名企业家、大牌教授、知名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凭借权力、财富或对专项教育资源的掌握,在孩子教育层面都不需要太过焦虑。
要指出的是,这里说的焦虑,主要是教育资源的获得,并不包括亲子关系的建设,此为另一个话题。
所以,新闻报道中参与讨论的家长,主要是处于社会中间阶层的家长,包括大量中产阶层和工薪阶层。事实上,真正焦虑的就是这批家长。
顶层和底层的家长,要么资源丰富办法多,要么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总之,他们都不会在孩子身上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但正如南京家长所担忧的,江苏省考生985的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多一点,也就是88个考生才录取一个,如果再加上中考分流掉40%左右,实际上从小学开算算起,一个孩子考上985的概率大概在1/146。
不管家长怎么拼,不管孩子怎么努力,绝大部分孩子肯定是上不了985的。但是,上不了985就是世界末日吗?显然并不是。君不见,清华北大每年退学的孩子都在几十个到上百个不等。
再好的大学里,也有学渣,或者虽然学习很好,但综合的工作能力、心理素养、道德感知未必超越一般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