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未来儿童机器人 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儿童机器人=高级一点的玩具,这是目前儿童机器人的现状。但是未来,儿童机器人应该是一个伙伴,对于一
原标题:未来儿童机器人 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儿童机器人=高级一点的玩具,这是目前儿童机器人的现状。但是未来,儿童机器人应该是一个伙伴,对于一个伙伴而言,他/她需要具备什么?
体验层:
01 交互无障碍
儿童和机器人交互主要是语音交互,而语音交互技术目前在应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免唤醒场景少、对话不自然,交互的节奏还需要人适应机器等。
02 情感交互
机器人可通过儿童的语音、语调、表情、肢体语言等获得儿童的情绪信息,并进行情感反馈。情感交互实现过程需要深度摄像机、机械臂等硬件配置,以及语音技术的优化等,场景实现上仍有困难。

同时对于儿童情绪判断的语料学习数据较少,从成年人的语言-情绪反应结果直接迁移到儿童的语言-情绪反应结果显然是不合适的。
03 多模态交互
语音、人脸交互目前较成熟,而手势交互、体感交互等技术和实现上仍有问题。
技术层:
01 多模数据
儿童机器人是一套软硬件结合的系统,与儿童交互的功能背后是各类AI技术的综合输出。儿童机器人因其体积可以装载更多硬件设备,获取更多环境视觉和声音信息,分析具体交互场景,返回更准确结果。
02 协调运动
儿童需要的是一个伙伴,利用压力传感器、机械关节机构等,开发更丰富的肢体运动能力,可以带来更多交互方式,培养儿童更多社交能力。
其实儿童机器人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0-6岁的听力残疾儿童约有13.7万,每年新生聋儿约2.3万。上海地区抽样调查显示学龄早期语言障碍发生率约为7%。根据儿童语言发展特点,机器人与儿童对话,能够及时准确的筛选出语言发展能力延迟的儿童进行干预,也可针对语言障碍儿童做针对性的语言训练。这背后同时需要AI技术建立完善的儿童语言发展的知识图谱,以及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语言数据的个性化训练。
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其中200多万是自闭症儿童。在自闭症的治疗中,儿童(治疗)机器人可以给自闭症儿童一种安全感,使治疗得以更顺利的开展。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 Media Lab)也研发了一种“来自星星“的机器学习方法,利用儿童机器人陪伴自闭症儿童的同时,获取自闭症儿童的身体状态,通过专用的神经网络分析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并反馈给治疗师或家长,辅助康复。
儿童机器人因其智能化和儿童亲和力成为解决儿童生理心理问题的一种尝试,也是科技向善的一个实际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