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5岁男孩超强简历 秒杀一众成年人 昨天,一位5岁小朋友的简历,让网友们坐不住了。这份简历长达15页,制作精致,内容丰富。从头到尾,都在展
原标题:5岁男孩超强简历 秒杀一众成年人
昨天,一位5岁小朋友的简历,让网友们坐不住了。这份简历长达15页,制作精致,内容丰富。从头到尾,都在展示小朋友的各项优势。比如,小朋友的父母都毕业于复旦大学,且双方都是大公司的高管:
从八个方面展示小朋友“独特的性格”:
不到5岁,就有1500字的识字量,每年阅读英语书500本,每周能写3篇英语日记。
无论是主持、钢琴、街舞、涂鸦,还是足球、游泳、围棋,小朋友样样都精通。
除此之外,几乎每一天,都有非常严格的课程安排。
看完了这个简历,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我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
第二反应是:“算了,我还是不要小孩了。”
害怕自己的孩子一出生就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所有中国人的焦虑。
但其实,输在起跑线上的从来都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
同一条起跑线?不存在的有人说,人的一生,是在和同龄人赛跑。一定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实际上,自孩子出生前很多年,赛跑已经开始。这场比赛,并非起跑线相同的竞速,而是从上一辈接棒的接力。
据2017年数据,北京西城重点小学学区房,均价突破了17万/㎡。这意味着,一套房子,就能将许多家庭,挡在重点学校的门槛之外。这种差距,完全取决于父母。
幼升小“入学之战”,从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争。
有网友说的很直白:更重要的,是通过孩子来面试父母。
从划片入学,到笔试面试,到班级分配。层层过滤,层层门槛。门槛不仅设给孩子。更是为了在阶级上筛选父母,继而筛选孩子。
前一阵在国内大热的印度神作,就叫《起跑线》。影片中的教育分层,引起了中国父母强烈共鸣。
为了把独生女儿皮雅,送入最好的小学,这对爸妈用尽了手段:
全家塞进早培班。
卖掉房子,搬入学区房。
凌晨带着铺盖,学校门口排队等名额。
甚至为了争政府“配给”贫困生的名额,不惜撒谎演戏装穷人。
终于,在他们费尽心机后,皮雅顶替了一个贫困生名额,得到了重点小学的入学机会。可是那个被挤掉名额的穷孩子,命运也被改写。因为抽签没抽到自己,所以不能去重点小学。他眼神失落而疑惑,望着父亲问到:“爸爸,是因为我们不幸运,对吧?”
孩子的父亲掩面而泣。他已经能看到孩子的未来:普通小学、普通中学,毕业之后不再上大学。然后和他一样,在贫民区摸爬滚打,一生不会迈出这片棚户区。绝望、痛心、无奈、无助。
生存在社会底层的人,只有被命运摆布的份。
这就是社会的真实写照。
富家孩子从“重点”开始,人生迈入正轨,一步一阶稳固上行。贫民窟的孩子,交由普通学校散养,复制父母的人生。
他们比你有钱,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一位在国家博物馆工作的讲解员,向网友们讲述了他的经历。
一次,他为北京某重点小学,讲课外历史。他向这些小朋友们提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北宋之后是哪个朝代?”他本想引导孩子们回答南宋,进而引出岳飞抗金的故事。结果有孩子回答:“伪楚。”
当时他听到这个答案都呆住了。伪楚。这是当时女真人在北宋后,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因为时间太短,且不合法,多数史书会略过。除非是剖过这段历史,否则不可能知道它。
当时他就脑门子冒汗,强掩笑容地问:“啊,那你说说为什么是伪楚呢?”孩子回答说:“因为张邦昌登基是在三月,赵构登基是在五月。”听罢此言,他彻底心服口服。
这帮五年级孩子,给他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眼界、表达、知识储备,已经可以碾压一大批同龄人,甚至能够碾压“高龄”人。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出身富家的X二代,不过是“纨绔子弟”的代名词。媒体也特别喜欢盯着X二代曝黑料:“深夜飙车出车祸”、“留学生活似度假”、“聚众吸毒过生日”...
事实当真如此吗?
年初,澳门赌王的儿子何猷君,靠着智商刷屏社交网络。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100位名校学霸同台竞技。这位95年的富二代,接连斩获第一。
什么?作为富二代,居然不是靠钱刷屏?说好的纨绔子弟呢??
他的父亲是资产数百亿的何鸿燊,从小教导他的话是:“读书要用功,财富不会永远跟随你,读书永远受惠。”
他也非常努力地读书。在17岁那年,同时被剑桥、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录取……
读大学时,常在图书馆做功课到凌晨三四点。
成绩也超棒。
他用三年的时间,读完了四年的课程,成为麻省理工学院,史上最年轻的金融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