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在线教育公司冲向抖 是饮鸩止渴、还是解决获客之痛? 疯狂投放背后? 行业加速洗牌,在线教育公司获客争夺战升级 在线教育公司在抖音的投放
原标题:在线教育公司冲向抖 是饮鸩止渴、还是解决“获客之痛”?
“疯狂”投放背后?
——行业加速洗牌,在线教育公司“获客”争夺战升级
在线教育公司在抖音的投放激进到了什么程度?
一位抖音的广告业务代理商透露,“不是每家客户都能把帐算清楚,我们建议有些客户说:你这么投,投产比算不过来、转化效果不一定好。但这些客户会说,这个阶段我就是放量做规模、做曝光、做用户新增,转化成本、转化率先不管。”
据统计,2016-2018,在线教育企业总融资额超过600亿人民币,从启蒙早教、素质教育、K12学科辅导、外语培训到职业教育,各细分赛道已拥挤不堪。
三年间,在线教育行业从一片蓝海迅速走向红海。
2018下半年开始,伴随宏观环境遇冷,教育“黄金赛道”巨变,一级市场的各机构投资收紧。数据显示,2019Q1,教育行业投融资交易数同比下降20%,机构明显趋向后期比较成熟的公司,早中期公司获得融资的笔数大幅下降。
整个在线教育行业进入洗牌期,只有跑在头部的公司才能获得融资,甚至活到下一轮。资本对于头部公司的青睐,倒逼各教育公司竞相扩大规模、全力获客。
总体上,在线教育公司的获客手段主要包括朋友圈裂变、老用户转介绍、广告投放、渠道合作、线下推广等。
转介绍的比例相对稳定,短时间内很难大幅提升;线下推广需要组建庞大的地推团队,大部分在线教育公司并不具备线下运营能力;渠道合作需要效果和效率的大量测算,且短期难见成效。
这其中,“速度最快、成效最明显”的微信朋友圈裂变,一度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公司的主要获客手段。
2018年,以宝玩、薄荷阅读为代表的公司,基于朋友圈、社群裂变进行大规模快速获客,创造了教育行业的增长奇迹。一时间,在线教育公司纷纷效仿,朋友圈遍布教育公司的打卡营销,这对微信内容生态造成很大破坏,于是,微信重拳出击开始封杀“利诱打卡”等获客模式。
流量获取受到巨大冲击,无异于直接扼住在线教育的咽喉——获客,这倒逼全体在线教育公司,加快寻找新的流量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