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究竟是谁病了? 近日,一段父亲帮高烧女儿举着吊瓶,带病参观衡水中学的视频刷屏了!有人觉得搞笑,有人表示指责。笔
原标题: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究竟是谁病了?
近日,一段父亲帮高烧女儿举着吊瓶,带病参观衡水中学的视频刷屏了!有人觉得搞笑,有人表示指责。笔者不禁质疑并发问:究竟是谁病了?仅仅是女儿?怕是父亲也“病”了;教育呢,难道“健康”吗?
视频中的女孩看着都憔悴虚弱,因为她已经连续四天发高烧到38、39度,她真的病了。可是病的只有她吗?不是!她的父亲也病了。众所周知,生了病就应该在家好好休息,把身体尽快养好,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然而,这位“病态”的父亲却做出了这惊人的举动:帮女儿举着吊瓶去学校参观。理由竟是这位父亲认为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开放机会难得,想让孩子好好感受衡中的气氛。还说“我们没文化,希望孩子能有文化。一定要考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位家长的期盼。但是,是否也要注意时间节点,掌握方式方法?让孩子接受教育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如果说让孩子考名校是为了给自己“扬眉吐气”,或者当做实现自己目标的“傀儡”,那么父亲是不合格的,教育是没有意义的。究竟是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参观的机会重要,况且机会又不是一生一次,不过“病态”的父亲已经做出了选择,难道不该被指责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荒诞的一幕?如果教育不再是“唯分论”,教育发展水平还会“贫富差距”这么大吗?衡水中学还会“一枝独秀”“万人敬仰”吗?说到底,还不是因为教育水平靠分数来决定,衡水中学的升学率高,才导致了这么多人热衷向往。但是,这难道是教育的真谛和本质吗?这种教育是不是存在畸形发展?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落实?“病态”的教育体制不该被反思吗?
孩子的病容易养好,家长的“病”怎么才能痊愈?教育的“病”几时才能治愈?希望我们能逐渐找准“病因”,做到“对症下药”,让这些“症结”痊愈。韩朝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