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儿童阅读 警惕分级阅读中的误读现象 4月2日是国际儿童读书日,当日,亲近母语研究院通过其微信公号点灯人教育,发布了《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
原标题:儿童阅读 警惕分级阅读中的“误读”现象
4月2日是国际儿童读书日,当日,亲近母语研究院通过其微信公号“点灯人教育”,发布了《中国小学生分级阅读书目(2019年版)》。没想到这条微信在短短几天内,阅读量就达到了20万。如同每一个儿童阅读推荐书目公布时所面临的“遭遇”一样,该书目被广泛转发和赞誉的同时,也面临一些质疑之声。
4月13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上,来自教育界相关专家、一线教师、儿童文学作家以及儿童阅读推广人,与现场2000余位参会代表一起,就儿童阅读是否需要分级、如何科学进行分级、分级阅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图书应与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相匹配
自称“资深奶爸”的绍兴白鱼文化创始人蔡朝阳,从儿子菜虫10个月开始,就从没间断亲子共读。到菜虫4岁时,他开始读《安徒生童话》,没想到读了没几分钟,菜虫就爬过来说,“爸爸,这是你的书,这不是我的书”,然后会塞给他一本绘本。
“到菜虫6岁时,我尝试着给他读《纳尼亚传奇》,开头几分钟他仍然在床上不停地蹦达,但是很快便停了下来,他安静地爬过来趴在我肩上,跟我一起读起来。等到菜虫小学四年级时,他已经开始阅读《人类简史》和《二战简史》了,这是许多男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蔡朝阳觉得,凡是有亲子共读经验的父母都会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即分级阅读是必须的,“孩子每天都在成长,他的大脑在不断发育,他从读图、读文字,到进行初步的抽象、思维和理性判断,他每天都在进步,他所阅读的书籍一定会不一样”。
“儿童分级阅读虽然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但其实是很多在家做亲子阅读的父母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当然,蔡朝阳为儿子阅读时,也参照了一些相关书籍,比如《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这本书就甄选解读了近50个国家的1001本经典童书,并按照年龄的增长进行编排和推荐”。
马来西亚儿童文学协会副会长郭史光宏,也是当地的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他介绍说,马来西亚的教师和父母对于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同样也十分迷茫,“当我们总为孩子选择不太适合的图书时,孩子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所以分级阅读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儿童阅读推广人孙慧阳曾经带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孩子的阅读,因此她特别关注到一个“阅读年龄”。“我发现,随着阅读年龄的增长,孩子们阅读读物的差异也越大。所以,在实践中进行阅读指导时不但要关注孩子的实际年龄和认知差异,还应关注其阅读年龄”。
她认为,分级阅读应该是基于儿童的认知和心智发展,因此一定要做好“认知匹配”。同时,儿童的成长性是一个重要变量,因为成长才产生了分级的诉求,所以阅读也是一种“精神喂养”。
当分级阅读越来越受到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时,也需要警惕儿童分级阅读中的“误读”现象。儿童阅读推广人、珠海市香洲区学科带头人付雪莲,至今仍对两年前听过的一堂语文课记忆犹新:一位有多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为低年级的孩子们讲美国作家艾诺·洛贝尔的知名作品《青蛙和蟾蜍》。教室的大屏幕上显示了一组带拼音的词语,这位教师先让孩子们以各种方式朗读了多遍,然后她开始讲故事,之后带着孩子们看了一段视频,以区分自然界里的青蛙和蟾蜍,然后又带着孩子们画青蛙和蟾蜍、做青蛙和蟾蜍的游戏……最后,给孩子们留的作业是把《青蛙和蟾蜍》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摘抄和背诵一下。
“这样一堂课,看起来似乎既丰富又充实,但其实是教师对经典文本的一种‘误读’。”付雪莲觉得,如果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不匹配,即使把分级阅读书目做得再好,把书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匹配得再好,也难以达到理想的阅读教学目标。
而阅读教学中的另外一种“误读”也同样值得关注:有一类教师教学能力很强,完全能够深度、完整地解读文本,对整本书的课程教学把握能力也很到位。但他可能会不自觉地以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给孩子们读哪一类书。比如,听到某位专家讲生命教育很重要,便一学期都让孩子们沉静在各种关于死亡的故事和话题中。当听说绘本教学很重要时,又花了大量的时间给每天给孩子们读各种绘本……
“这样的阅读教学,从阅读的质和量上看,应该也很好了,但遗憾的是停留在了一个维度上,在儿童阅读的多样性和层级性上,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付雪莲指出,很多教师觉得进行阅读教学的最大成本是购买图书的费用,其实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朱光潜先生曾谈到年轻时的阅读教训,他反思自己在10多岁最该发展想象力的年龄,却读了很多年的议论文,这导致他的想象力变得极为匮乏,让他无法把握有血有肉的世界”。付雪莲觉得,教师如果单凭自己的兴趣而让孩子重复阅读同一类型的书或者同一种阅读体验,可能会错过孩子阅读中的重要认知发展关键期。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朱自强对此有同样的感受,他以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为例,提出在儿童分级阅读指导中,一方面应考虑儿童的现有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其可能的潜力。“父母和教师在阅读中,应不断尝试为孩子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调动其积极性和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从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朱自强认为,儿童心智成长的速度有时超过我们的想象,所以我们提供的分级阅读书单应该是一个成长性的书单,要特别关注儿童的成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