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京沪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8万元 各城市数据是怎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何意义? 京沪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8万元,根据相关的数据统
原标题:京沪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8万元 各城市数据是怎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何意义?
京沪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8万元,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发现,2022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榜发布,京沪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8万元,另有7地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具体的各城市数据是怎样的?
具体来看,北京居民以39391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列第一,距4万元关口仅一步之遥;上海紧随其后,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8996元;浙江以32443元名列第三,和北京、上海同处“3万+”梯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4省份均处“2万+”梯队。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包括:
1、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2、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3、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4、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或退休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报销医疗费、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意义何在?
人均可支配收入这项指标非常重要,因为它标志着这个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他的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有多大的消费能力,看一个居民、一个家庭有多大的消费能力就要看这个指标,因为它是可支配的,他可以用于消费、投资,购买股票、基金,用于存款,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这是很重要的指标,它是国家决策很重要的依据。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一个人可以花费或储蓄的税后总收入。消费者的收入和支出模式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口统计因素。虽然和人均GDP、人均收入、消费物价指数、经济周期等概念混在一起,很难精确计算,但对消费能力或购买力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