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一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因沉迷网络游戏诱发的网恋、犯罪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阻断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是家长们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这一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因沉迷网络游戏诱发的网恋、犯罪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因此阻断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不仅是家长们的期盼,也是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以及社会安定的必用之方。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了《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有一条: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晚8时至9时期间,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这可以说是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之外对防止未成年人过度使用、沉迷网游做了进一步的严格管理。我国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对网络游戏做了专节规定,比如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等等,由此可见我国对“防止网络游戏沉迷”这一问题已做好了规制之策,但毕竟矛盾是时时在、处处在,在此措施之下,另一灰色领域开始形成链条—“租号、卖号”,在电商平台上搜索栏上随便输入“租号”两个字,便会弹出较热门网游的租号链接:“密码上号、无需下载”,可以看到付款栏有上千人不等,评价区也显示也有上万条,而且在上号过程中由于购买者通过第三方平台直接跳转游戏界面并不会触发任何实名认证系统,那在此链条下,既规避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规制措施,而且助长了新的灰色产业,不仅仅是这一产业,由于网络游戏目前仅仅是实行实名注册,即便注册者是成年人,但是拿到账号、密码登录的不一定是成年人,部分未成年人使用家长的身份信息绑定游戏账号,“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年人半夜三点用赵云拿一个五杀”的现象也成为很多玩家的调侃,甚至出现了一些收购刚成年还未绑定游戏账号的准成年人的个人信息,用于注册账号售卖、通过技术手段代为通过“人脸识别”等乱象。
由此可见仅仅是制度层面的规制并不能一劳永逸,关键还是需要技术平台以及家长、学校等层面的合力。对于技术平台而言,将实名认证系统真正的纳入游戏软件中之外,进一步探索使用过程中的个人信息认证程序,真正将技术和法律相结合来进一步夯实自己的法律责任。对于家长而言需要以身作则,不能将网络游戏作为节省看管精力的良方,总之良策还需多方共同发力,与时俱进发现漏洞的同时,研发新策才会助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