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今天的英语教育,是否真的在面向未来? 英语学习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毕业,尽管很多人都四级、六级达标了,还是不能说、不
原标题:今天的英语教育,是否真的在面向未来?
英语学习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博士毕业,尽管很多人都四级、六级达标了,还是不能说、不能听,关键就是没有用——他在工作当中永远接触不到英语。所以英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学科,它学习难度高、花的时间非常多、学完基本不用、效率非常低,所以这个问题拿出来讨论是有必要的。
对英语的设置可以更灵活一些,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从全球化、国际化这个现实出发,英语肯定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我们现在的讨论并不是不教、不学,也不是不考,而是把它从和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地位降低一格,把它作为和理化生、史地政一样不设为高考的主考科目——这个应当是可以想象的吧。
首先从学科的重要性来说,它作为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它没有国语重要,也没有历史重要。事实上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有对外国语这么高度的重视。
其次从高考公平的角度,也有问题。因为三门主科当中两门是语言类,有利于女生而不利于男生。现在高校外语的小语种招生几乎招不到男生,只能降分录取,但是社会需求、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性别的要求显然不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觉得对英语的设置可以更灵活一些,可以根据当地的教育资源开放程度,确定英语教学的地位和考试的权重,将英语设为必修或者选修等等。如果不是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的学生,在高中阶段达到“合格”就可以。
改革英语的地位 ,主要是一个如何考试、如何评价的问题,是改变它至高无上、超越母语、超越专业能力的问题,是一个分类学习、分类评价的问题。也就是说不需要一刀切,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同样的水平。高校的不同的学科专业可以按照需要指定不同的等级区别对待、分类考试。这样子的话,可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的需求。况且英语的社会化考试、等级考试已经非常发达非常成熟了。所以,英语高考的改革的方向,是从目前的集中考试模式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多次考试。
关于英语讨论的另外一个视角是从实用性的角度而言,有人说如果因为英语学了没用,那么中小学的其他课程,几何、代数、物理、化学……绝大多数也是今后一辈子用不着的,难道都不用学习了吗?的确这是一个大问题,是需要反思和讨论的,全世界都在讨论。
在互联网的时代,重新审视学校教育的内容、价值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