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直通国际名校,国际班真有这么香? 作为我国三大国际教育模式之一的公学校国际部/国际班,是依托于国内公立学校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原标题:直通国际名校,国际班真有这么香?
作为我国三大国际教育模式之一的公学校国际部/国际班,是依托于国内公立学校开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公立学校承担教学管理。
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表示认可之后,公办学校开始争先设立国际部。
一时间遍地开花,但又频频失控乱象丛生,审批监管不严、收费不透明、机构介入成分过高、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2013年后,《高中阶段国际项目暂行管理办法》草案拟定,公办学校国际部办学在教育部收紧之下,已算是祛了不少浮躁。
和办学目标精准,专注海外教育模式的民办国际学校相比,应付普通高中教学已经忙不过来的公立学校,还想分国际教学这一杯羹,听起来不务正业,也因此引来过不少“分散校内资源”“逐利吸金”的鄙夷。
但愿意信任公立学校国际班的学生家长,实际上还真不在少数。
有勇气和精力开办国际班教学的公立学校,多数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办学实力,在办学当地的社会认可度也相对较高。
像北师大实验中学、人大附中、交大附中、上海中学、华师附中等名校设立的国际班,更是追求优质生源。喜报里一溜儿的海外Top30名校,年年都很抢眼。
2020年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排行榜前三名,更是直接被北师大附中、华师附中和北京四中的国际班/国际校区抢去风头[1],头部名校的实力直接叫板民办国际学校。
业界心服,学生和家长也很难不心动。
华师附中国际部2020年毕业生喜报
学生和家长们对国际部趋之若鹜,也催促着学校不断扩张自己的招生盘。
有媒体数据显示,2020年仅北京一地,19所公办校国际部的招生合计人数,已经从2018年的1490人,增长为2120人,三年间增长率在42%。[2]
信任来自于学校底气,也来自于官方权威,公办学校设立的国际部,能够得到教育部教育资源的支持,办学成本较低,风险也更加小。
前文提到的对公办校国际部办学的全行业规范,也使公办校国际部的办学监管体系,被一步步提上日程。
2019年起,《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到,义务教育学段学校不得以“国际部”“国际课程班”“境外班”等名义招生。
而公办高中设立的国际部招生,将“纳入统一招生管理,实行计划单列”。
这意味着,“国际”、“出国”等字眼不准再被作为办学噱头;通过国际部花钱入校,再跳转到普通班级,完成低分入名校的招生乱象,也会被“计划单列”所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