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这所香港小学用一车车平板实现智慧教学 难以置信的是,学校连一台网络打印机都没有。 每当周剑豪回忆起2014年初来荃湾商会学校当校长时,都
原标题:这所香港小学用“一车车”平板实现智慧教学
“难以置信的是,学校连一台网络打印机都没有。”
每当周剑豪回忆起2014年初来荃湾商会学校当校长时,都会想起这一幕:每位教师的教学资源都是随身携带在“手指大的U盘”里,教师所有的知识管理都基于“口传心授”。
因此,周剑豪首先是解决教师的知识管理问题,将教师的教育产出全部保留在学校的共同区域里。通过服务器,所有教师都能存取、了解、得到整个学校的信息。
回头来看,学校的变革经历了从投影到白板,教师教学从Chalk & Talk(粉笔与讲授)到PPT的运用等等的变化。而这些改变都源于教师的需求。
改变:上午主科课VS下午的多元智能课
谈到引进平板电脑,周剑豪提到,与内地大部分学校不同,在香港购置学生所用平板电脑是“一车车”的。
因为小班教学的规模,在香港往往是20多位学生组成一个班级,每一个推车上会装载20~30台平板电脑。通常都不会是固定的一车在每个课室,每次需要运用平板电脑辅助教学时,技术员才会用车子把平板电脑推上课室派发。所以这样下来学校里一般拥有3~4车推着用,也就是可以同时满足3~4个班级的授课需求。足够供应各级在不同课时使用,教师感到得心应手。
学生在STEM课堂使用iPad学习计算机编程
平板的使用是如何延伸到学校以外?也就是学生也要开始在家里用资讯科技来学习,比如电子课本。周剑豪说:“对于香港的小朋友来说,学校帮他们买了书,每一本都会有一些密码,学生回家之后也是有事要做的。”
学生利用电子课本进行“小老师教学”
运用平板电脑以后,周剑豪表示:“我能看到这几年的记录,老师的使用频次越来越多。也就是说,老师的教学范式有一个转移。”
现在的常态课,周剑豪用四个环节划分,导入、教师讲解与练习、小组活动、总结。他表示,在“小组活动”的环节,能明显感觉到变化的。
“小组活动就是透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来安排教学,而不是做学习单,不是说计算三条算式,这些不是任务,也不算是活动,而是用一些具趣味性的活动或布置一个生生互动的任务来巩固他们的学习”,周剑豪说道。
周剑豪以一节英语课为例,“在没有电子设备学习的时期,老师只有一只粉笔,不外乎就是,写六个单词在黑板上,问问大家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后来开始借用一些实体教具,比如将六组词粘在卡纸上,在小组里面,把它洗乱,然后就让他们把句子重新排好,这也许是早前的小组活动。如今,可能是在电脑里面做一些应用程式让学生将词组拖来拖去,马上得到应用。”
“当学生拿着平板电脑,我们更加倡导一人一机,令他们能有更个性化的思考,也锻炼了沟通能力、协作能力。” 周剑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