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有人说 幸好有知乎 也有人说知乎变了
摘要: 原标题: 十年有人说 幸好有知乎 也有人说知乎变了 2011 年 1 月,知乎上线.在当时,作为一个邀请制的严肃知识社区,这里弥漫着古典专业主义的氛围,时时闪现
原标题: 十年有人说 幸好有知乎 也有人说知乎变了
2011 年 1 月,知乎上线.在当时,作为一个邀请制的严肃知识社区,这里弥漫着古典专业主义的氛围,时时闪现理想主义的极客风.
那一年 10 月 15 日,知乎团队的一封内部邮件如此写道:
" 我们相信一点,在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
但是十年后,整个互联网的大环境早已不可同日而语,知乎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
打开最新版本的界面,扑面而来的信息海洋,知乎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而系统化、组织化的高质量信息往往藏在深处.
知乎确实变了,但变的不仅仅是知乎,十年后的今天整个互联网圈的生态都已经面目全非.
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一个内容社区无论多么出身高贵、骨骼清奇,最终都必须 " 出圈 "、拥抱最大量级的用户.只有这样才能流量最大化,只有流量最大化才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腾讯的任宇昕说,离 " 情感和世界观共鸣 " 更近的内容,才是好内容.这样的定义显然与传统作者圈的理解大相径庭,很多同行都嗤之以鼻.
好内容难道不该是更有深度的内容吗?好内容难道不该是更加直击本质、触达深层的内容吗?好内容难道不该是更具备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干货吗?好内容为何要迎合大众的爽点,难道不该提供独立批判的见解?
此时我们发现:尽管,这样的内容仍可以在知乎找到,尽管知乎仍然是深度内容的首选平台,但是在知乎上显然已经开始同时存在着两种逻辑的好内容:专业高手眼中的,大众眼中的,并且常常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