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新式书店的市场到底如何,一个参照系 谈论单点新式书店与品牌,是一个具体现象.对于整个商业市场,它的可能性有多大? 据《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原标题:新式书店的市场到底如何,一个参照系
谈论单点新式书店与品牌,是一个具体现象.对于整个商业市场,它的可能性有多大?
据《日经亚洲评论》(Nikkei Asian Review)数据,茑屋书店2016年图书销售收入“1308亿日元”(11亿美元),这个数据与日本当年1.2万亿日元(115亿美元)的图书市场规模对比,占比约为10%.
一家连锁书店品牌,图书销售额,占日本整个图书市场份额如此高.某种意义上,验证了线下新式书店,在即便在面临线上化趋势的强力“冲击”,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方向与市场空间.
除了茑屋书店,还有它不久前超越的:在日本较长一段时间都排行第一的Kinokuniya纪伊国屋书店,它在日本及海外有数十家线下品牌书店等等.这些新式书店,主打“文化空间、生活方式”的书店,和茑屋书店一起,占据整个图书市场越来越高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带动了文化生活消费市场的活跃度与增长.
四、国内市场:超越“书店”,新式“文化空间”实例
近年国内新式书店,最亮眼的商业化公司,包括言几又.一家将“设计”的“设”拆开来做品牌名的公司.强调“用设计来改变整个空间,改变产品.”它的创始人但捷认为“在未来,线下做一个以消费场景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设计是核心能力.”
与茑屋书店相似,卖书起家,但是不全是书店.而是定位在“一个复合的文化空间、文化消费品牌.”基于这个定位,言几又认为自身“言几又后缀不是书店”(因为文化空间、生活方式覆盖更广义的范畴).
在更具体的商业落地上,2016年,言几又图书占门店销售比例40%,与之对比是“茑屋书店为20%”——这也是言几又尝试降低图书销售占比,提高其他品类销售占比的参照系(比如文创、餐饮、咖啡等).基于空间设计,言几又自营咖啡馆、主题餐厅等等,引入艺术品商店、美容美发、照相馆、艺术展等等商业店.2018年但捷曾提到,言几又开设的咖啡店销售额,单列出来,可以在中国排名前十:预计“明年(2019)销售过亿元”.还在餐馆的拓展上,盈利模式是相似的:基于一个“文化空间”,获得消费者的停留时间、提供消费场景,从而获得更广泛的收入来源.
在台湾的诚品书店,收入分布在“零售占40%,餐饮占25%,文化和生活服务分别占30%和5%” .这个营收结构,也突破了传统书店相对单一脆弱收入来源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