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就业心态慢下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不少毕业生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采取慢就业的方式,对就业持观望态度.他们为何作
原标题:就业心态“慢下来”?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不少毕业生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而是采取慢就业的方式,对就业持观望态度.他们为何作出这样的选择?
防疫期间,就业难让原本抱着“换工作如换衣服”心态的年轻人不再随心所欲.“铁饭碗”岗位也成了毕业生的优先选项.
“我考公务员的想法非常坚定,父母也很支持我的选择,还安慰我说即便今年没有通过,明年再考一次也没关系.”硕士毕业生蒋文琦在准备省公务员考试,对她来说,道路千万条,可选就两条:要么待业在家,要么考上编制.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江芷寒,本打算毕业后选择北京一家会展企业就业,然而春节后,各地大型展会纷纷叫停,行业发展困难,不少企业暂停了招聘.江芷寒说,她决定不将自己限定在“毕业后立刻就业”的框框里,而耐心等待入职会展企业的机会.就这样,疫情被一些毕业生当成了校园生活与职场生活的“过渡期”或“缓冲期”.
中南地区某高校教师刘畅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家庭并不催促子女赶紧就业,不仅在子女毕业后仍提供物质支持,还鼓励子女慢慢摸索适合自己的路.这让一些毕业生心理上就缺少求职的压力和动力.
“而且,像开网店、做主播等在以前被认为‘不务正业’的工作成为一些毕业生的新选择,他们也就不急于去找以往所谓的固定工作了.”刘畅说.
慢就业或带来新问题
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代青年求职观念的成熟,但也可能带来新问题.
——期待过高,理想与现实落差大.西南地区某高校辅导员周胜说,不少毕业生向往一份薪资待遇高、发展前景好的工作,这本身没错,但部分毕业生自我认知不清,眼高手低,干等“良机”空降,造成“高不成低不就”.“他们提高了职业期待值,也可能在犹豫中错过了最佳应聘期.”
——观望过久,本领恐慌反成就业恐慌.从以往的情况来看,有些毕业生在毕业后虽没有马上就业,但却不断充实自我,通过进修、学习,最终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而有的毕业生越发迷茫、焦虑,既担心自己一无所成,又不肯找一份工作踏踏实实地从头做起,最终走了弯路.“决定选择慢就业,就要在抵住压力的情况下不断提升能力,真正实现以时间换空间.”江芷寒说.
——畏惧太多,慢就业变为懒就业、不就业.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应届毕业生存在以“不愿吃苦”“拒绝低薪”为理由的逃避就业现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消极应对就业的心态和主动调整择业节奏、希望“更高质量”就业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慢就业说到底是个性化就业,即选择更适合的就业方式,而不是懒就业、不就业,甚至畏惧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