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美国学校的语文课是这样教的你知道吗? 小学:培养阅读习惯和输入价值观我家孩子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的语文课统称为reading(阅读)。 但这
原标题:美国学校的“语文课”是这样教的你知道吗?
小学:培养阅读习惯和输入价值观我家孩子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里的语文课统称为“reading”(阅读)。
但这门课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就是普通地读书。学校的课程表上把“reading”,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课,直接划成几块。
一二年级的时候,有书法、有拼写、有阅读也有写作。
三年级开始学习计算机输入,书法课倒是没有了,但拼写、阅读,写作则是每天必不可少的。每一块都是单独的一节课,还大都是每天必有的内容,成绩当然也是独立计算的。
这几块中,普通阅读是重头戏。孩子们小学图书馆的墙壁上,铭刻着一句话“become a lifetime reader”(成为一个终身阅读者)。这句话,不仅是美国语文教育工作者坚持的重要目标和理念,也是美国社会对阅读的共识。
美国小学里,班主任一个人不仅担任跟语文相关的所有内容的教学,还承担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的教学。伴随着孩子们阅读水平的逐渐提高,老师很容易掌控阅读跟各科之间的互相渗透,横向联系,以做到融汇贯通。
英文是拼音文字,学生掌握文字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因此,孩子们在阅读上的进步是飞速的。
在学前班,老师阅读大量的东西给孩子听。这种阅读,不是故事片段,而是一本完整的图画书,或是连续几天读完一本章节书。
从一年级起,我家孩子的学校就让孩子们每天从学校图书馆借一本书回家读,算是作业。读书快的孩子,一本书常常不能满足对阅读的渴求,那么,放学后就到社区公共图书馆借阅。
每周从图书馆拎回重重的一筐几十本书,成了很多孩子包括我家孩子们的习惯。
普通阅读课还常常被老师分成几个时段,比如Sharing Reading (分享阅读),Guiding Reading(引导阅读),Independent Reading(独立阅读), Reading and Relax(阅读和放松)等。
学校里有专门供阅读使用的教科书,但老师们从来都不认为一本教科书能满足阅读的需要。而那些朗朗上口轻松幽默的经典故事,言辞优美意境深远的诗歌戏剧,经年流传蕴涵丰富的寓言童话,又或者那些交织人间爱恨善恶聚散离合的现实小说......才是他们带领学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地方。
这样做的效果,除了能够拓展视野,丰富想象,积累词汇,学习有效的语言表述,并培养孩子们热爱读书的习惯外,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通过阅读,传授伦理道德,引入正确的价值观。
在最简单的读物里,也蕴含爱、尊重、责任、信念、勇气、团结合作等内容,于阅读的点滴细微之处,在故事的高低起伏之间,教导孩子,传递正确理念,塑造健全人格。
阅读带来的力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从幼年开始的广泛阅读中点滴积累并日渐丰厚的吧。
学校里有一系列的奖励阅读措施。比如加速阅读项目(Accelerated Reading ),简称AR项目。
学校图示馆里的图书是分级的,这个分级不是简单的按照年龄、年级分级,而更重视学生阅读水平的测试。不同难度级别的的书籍,贴有代表不同级别的彩色标签,便于学生查找。
跟阅读级别配套的是各种综合阅读理解测验。每个学期的开始,学生参加这样的测验,以确定自己的阅读水平在哪一个级别上。
奖励措施则是读完一个阶段的书后,参加读书测验。每一次测验根据成绩,会获得相应的点数。在学期结束时,收到较多点数的学生,会收到校长和老师发布的公开祝贺,并获得表彰奖杯、铭牌或者奖状。在AR项目的激励下,许多学生争分夺秒大量阅读,以期在学期结束的时候,赢得梦寐以求的奖励。
(我家孩子们获得的部分阅读奖座)
(名称很夸张,叫做“杰出读者奖”)
写作课,是从三年级正式开始的。此前也有写作,但大都是简短的句子和简单的描述。三年级开始练习写一个完整的故事,描述一个简单的场景,也开始引入ESSAY的概念 。
Essay这种文体,是美国学校里用得最多的文体。可以看做是说明文,也可以是议论文。数理课长点的文字作业叫Essay;社科类课论述某个观点也叫Essay;申请大学提交的文章,要求描述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同样叫Essay……
总之,所有话题作文和引用别的事物来证明某个观点的文章统统都叫ESSAY。
小学时期写ESSAY,就开始引入五段式(也叫三段式)作文法。
一篇Essay有三部分组成,表明论点(引言段),主体论据(支持论点的例子,至少一个,通常是三个或更多),和结论(最后一段)。因为主体论据通常有三段,所以这种作文叫五段式ESSAY。
初中:养成批判性思维当孩子们进入初中,语文课不叫“Reading”(阅读)了,改叫“Language Arts”(语言艺术),统领阅读、写作、沟通等一系列课程。
阅读的重点也不再是广泛的阅读,认识新单词新句子,保持阅读兴趣和建立阅读习惯了,而是转向讨论各种在阅读中获得的感受和想法,强调透彻地理解和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故事,老师会要求学生们把桌椅围成一个或者几个圆圈,轮流说出自己对书中不同问题的具体想法或者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并就每个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可能升级为辩论。同意或者不同意别人的想法都得说出理由,并给出可考的证据……
批判性思维从这个阶段起不断被强化,用批判性思维读书,用批判性思维反驳,议论、并说服。学生不仅被教导要阅读文字,还要看到镶嵌在文字背后的意图和理念。不但要看到这些理念,还要用批判性思维去思考自己对这些理念的看法……
也因此,写作训练开始成为这个阶段语文教育的重点,反反复复地练习五段式ESSAY写作法。因为此后,不仅高中、大学各科作业包括数理化类作业,很多都将以ESSAY的形式呈现,而且,这种写作法也是此后工作、生活中,用得最多的也最基本的写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