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874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面临压力和挑战。 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原标题:受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影响,874万应届毕业生就业面临压力和挑战。
2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当前要更加注重稳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2月底,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将扩大硕士研究生招生,预计同比增加18.9万人。3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提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国企、事业单位等招聘规模扩大。
原定今年3月举行的教师资格考试,根据国家疫情防控工作决策部署研究决定,2020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推迟至下半年一并组织实施。
这就意味着,希望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再去参加各地教师招聘的人,包括相当数量的应届毕业生,失去了应聘、入职教师的基本资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跟中国新闻周刊指出,考不了资格证就不上班了吗?不就业了吗?这显然给当前的就业设置了一些障碍。
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是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的基本规定。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
不仅是校内,校外培训机构乃至近年兴起的线上教育,教师资格证都成为红线和刚需。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从事语文、数学、英语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培训的教师,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
2019年7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明确线上培训机构教师取得资格证的截止日期为2020年6月,无证人员将不能继续从事培训行业。
无证上岗,成为应对疫情冲击的现实举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7部门印发通知,提出在部分职业实施“先上岗、再考证”政策,其中就包括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