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为什么书店外卖的第一炮并没有打响? 首先,虽然饿了么、美团都积极拥抱实体书店,但这两个平台都并未开辟图书入口,除非关注相关新闻,否
原标题:为什么书店外卖的第一炮并没有打响?
首先,虽然饿了么、美团都积极拥抱实体书店,但这两个平台都并未开辟图书入口,除非关注相关新闻,否则普通用户并不知道可以“外卖点书”了。
其次,“精神食粮”并不需要半小时送达来拯救灵魂的饥饿。外卖书店的竞争对手是已实现“次日达”的图书电商,从图书品类、价格、配送范围、兴趣推荐等方面被全方位吊打。
书店外卖很容易让人想到多年前沉沙折戟的创业公司——快书包。就在京东刚刚杀入图书市场的2010年,针对当当、亚马逊配送速度的“软肋”,快书包试图通过“一小时配送”分得一杯羹。
然而,在烧光1000多万融资依然无法填上“无底洞”之后,快书包不得不寻求打包出售。很显然,图书这样低客单价品类无法支撑起高成本的自建物流。相反,京东数码家电养起来的快递小哥倒可以顺便送一下图书。
快书包试错挣扎的那几年,正是京东依靠“价格战”和配送优势,向图书电商双寡头发起挑战的几年。如今,美团、饿了么能否通过高频餐饮消费撑起的配送队伍,顺便跨界到当当、京东的地盘?
如果说当年京东进入图书领域是效仿贝索斯低成本获客,那么图书对于美团、饿了么并没有这样的战略价值,仅仅是锦上添花的点缀及公关需要。
“美团和网店的区别是配送的及时性,这就导致了它的配送范围有限,目前是10公里以内,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书店本身的读者辐射范围。实体书店之前对读者的吸引更多是文化活动、阅读体验和社交场所需求,而线上店我们的优势则是选品能力。”北京外研书店总经理付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3月25日,北京外研书店东升科技园店店员在打包外卖图书
外卖配送虽然扩大了书店的辐射范围,但仍然难以望电商网站项背。线上线下融合的前提是消费人群的重合,但很可能外卖人群和书店顾客是两拨人,而沉淀在微信中的私域流量和外卖平台又属于不同的“流量池”。面对一群面目模糊的用户,书店的选品能力也只会无的放矢。
“我们上外卖,基本上也只打算卖卖教辅图书,这个是刚需且急需的东西。”一位书店从业者坦言。外研书店成交最多的也是儿童绘本、词典等学习工具,抢的是学校门口的文具书店的生意。
实际上,大部分书店并没有指望外卖平台这根“救命稻草”,只不过是开辟一条生路而已,一旦线下客流恢复,可能就无力顾及了。
随着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国外的书店正在经受和国内同行一样的打击。相比国内,欧美书店作为公共空间的社区属性更强,关店期间送书上门就成了它们延续服务的方式。
伦敦哈克尼区Burley Fisher书店3月13日在推特上发起了#yournextbook荐书活动,鼓励隔离在家的本地读者回复自己最近读过的一本好书,店员会据此推荐你可能想读的下一本书,如果正好掐准了你的脉,可以通过他们的网站或邮件、电话下订单购买,当天店老板或店员会亲自骑车送货上门。
这种书店与读者之间直接的情感连接,要好过在外卖平台等客上门。实际上,马赛克书店、重庆刀锋书酒馆等书店也在做这样的服务,借助于国内发达的物流网络,并不需要店员亲自送货上门。
所以,外卖平台只是书店线上化的一条路,只适合部分书店。对于其他书店来说,仍然要自己去探索适合自己的最优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