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在线教育新业态突破了教师资源瓶颈对教育供给的制约 随着在线教育近几年的渗透和发展,在线教学依次经历了从直播 / 录播开始、到 1 对 1 直播
原标题:在线教育新业态突破了教师资源瓶颈对教育供给的制约
随着在线教育近几年的渗透和发展,在线教学依次经历了从直播 / 录播开始、到 1 对 1 直播、再到小班直播等的各类业态。
早期的在线教育以直播 / 录播工具作为切入点,解决的是教师与学生跨地域教学的难点。互联网让教学脱离了线下对地域的强限制,使中国各地的学生可以便捷地与国内外的教师链接起来。
然而除此以外,线上在教学环节上的创新其实是乏善可陈的——从教学的效率和结果来看,在线教育相比线下的成熟业态并未体现出充足的优势来。直到近两年才诞生了大班双师和微课此类线上独有的教学产品形态,使得教师成本端产生了巨大优势。

具体而言,K12 教育之所以难以在教师供给效率和教学效果上达到平衡,本质上与 K12 阶段学习中需要大量的教师介入有关。K12 人群,尤其是其中较低年龄段的学生,普遍缺乏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如果没有教师介入,K12 人群自我驱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可能非常低。于是,教师成为了 K12 课外培训中最核心的生产要素。
因此,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的直播模型中,教师成本与教学效果总是呈现直接正比关系。而双师直播和 AI 微课等新业态,通过将教学的环节产品化或标准化,大幅降低了教师端的成本,使得在低教师成本下提供优质的教学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在线教育新产品,以普遍更低价、但教学效果优异的产品打破了原有的线性制约。
02 教师资源的再配置是在线产品创新的突破点
从创新教育形态来看,互联网产品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有显著的作用。教师资源的占用一直是限制 K12 供给的重要瓶颈。而互联网工具将教师的职能进行拆解和重构,提升了教师,尤其是优质教师资源的利用效率。
线下教培模式下,教师会负责教学练测评各个环节。此外,教师也承担了服务家长的职能。由于服务流程较长,单个教师单期课程可带约 200 个学生。K12 教培中最稀缺的优质教师也仅能覆盖一小部分的学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而线上教学将优秀教师的精力集中到了核心的教学或评测环节,利用辅导老师或者标准化产品承担了非核心的教学任务,使优秀教师的带班人数可以达到 1:1000 及以上,大大优化了教师配置的效率。
K12 大班课凭借授课老师教学 + 辅导老师服务的方式,将原有一个教师需要承担的授课和服务职责进行了拆分。优秀教师一直是 K12 培训中的稀缺资源。双师直播课将答疑、辅导等重服务环节,从优秀授课教师的职责中剥离出去,让头部授课老师能够更集中地专注在教学环节,从而避免授课教师时间的浪费。
同时,辅导老师承担起课后服务的重点工作,大规模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督学、巩固的效果,保证教学效果。授课老师的带班人数大幅提升,双师成本降低至 30% 以内。教培服务不但毛利空间提升,且教学效果也能够保证。
微课的产品创新中,对教师职能的拆分和资源再配置也有不少有意思的案例:比如河小象的写字课,就是通过职能拆分和 AI 赋能强化了教师 " 学习结果反馈 " 的作用。
写字教学中,学习的效果通常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外化,因此,教师对学生成果的周期性反馈显得尤为重要。河小象通过将写字教学环节标准化,大量节约了教师在非核心教学上花费的时间。而在练习反馈环节,以视频 + 语音的模式提供 1v1 的针对性服务,极大地加强了教学闭环、提升了练习效果。从成本角度来看,通过核心环节优化教师成本,在未牺牲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其教师每日可服务 100 人以上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