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中国的数学教育 还有很多待解之谜 我们的教育整体是重理轻文的,50年代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有的中学名校都独尊数学,以
原标题:中国的数学教育 还有很多待解之谜
我们的教育整体是重理轻文的,50年代的口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所有的中学名校都独尊数学,以理科优秀为标榜。
我们数学教材的难度普遍比国外高一到两个年级。上海的数学老师说,面向15岁学生的PISA测试的数学题,在上海就是小学水平。但中国人的数学能力仍然令人纠结。
一方面,国人的数学水平明显高于西方人,每一个小贩的心算能力都令人叹服;每一个三年级的“学渣”到美国跨两个年级还是“学霸”。另一方面,许多儿童在小学即被打败,对数学恐惧终身、“刻骨仇恨”,许多农村学生因学业失败而离开学校。小学生约40%的厌学率和近视率,大学生约30%患“空心病”和60%的近视率,就是应试教育的一个成效。
如果数学教育的功用不只是为了考试、竞赛,那么问题就更大,就是“中国学生的数学优势止于中学”,高层次的拔尖人才非常之少,与在国际奥数竞赛获奖的人数不成比例。
当年与中国学生同台竞赛的金牌选手,有些已经成为数学界的大师泰斗,典型如澳大利亚的陶哲轩。我们的冠军在长大到可以自己做决定时,却大多选择了离开数学,到华尔街的投行,或到中关村的培训机构去教奥数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究竟是奥数危害了教育,还是教育搞坏了奥数?
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功能和目标究竟是什么,需要多深多难,仍然是需要回答和面对的问题。为什么国外小学教得较少较慢,一位美国老师说,由于教育的路非常之长,因此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功用,是努力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能够持续地走下去,而不是一上来就把他“打倒”。
是啊,能够让每一个小学生不戴眼镜,脸上有笑,晚上有梦,同时让极少数“金豆豆”在二三十岁时发亮发光,这难道不是值得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竞赛年年有,少年不常在。我们需要有所改变。试看中国奥数的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