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杭州市余杭区一份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在网上热传。这份名单上的人,均毕业于清华北大,非硕即博。引起舆论热议的是,名单中有8人被招录进了余
最近,杭州市余杭区一份拟录用人员公示名单在网上热传。这份名单上的人,均毕业于清华北大,非硕即博。引起舆论热议的是,名单中有8人被招录进了余杭区的各个街道办事处,岗位为综合管理,其中不乏北大地球物理学博士、清华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等。许多人感叹“大材小用”,质问“不知道这些专业的硕博生在街道办这样的基层能找到什么适合自己的岗位”,还有人直截了当:“不就是冲着50万的年薪去的吗?”
今日这些挤破头皮进街道办的清北学子们,他们当中有多少是出自初心,又有多少是出于对高薪对快速晋升甚至对权力的迷恋?我们无权苛责每一个人的选择,当然也能看到如今就业环境之严峻,但是清华北大作为这个国家高等教育的风向标,甚至可称之为“国之重器”,每个人还是应当有精神和理想的。清华北大学生,现在去街道办甚至农村任职只要是出于“初心”,而不是只把这一工作当成人生跳板就值得肯定。
基层工作,在很多人眼里或许并不是一些有多大技术含量、需要多大本领的工作,哪里需要高学历?这些人看到清北硕士去街道办的新闻时,第一反应就认为大材小用。但事实上,随着办公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某些基层工作并不轻松,大到城市发展规划落地,小到家家户户的茶米油盐,每一项都可能涉及到各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管理协调能力,没有些真才实学还真搞不定。因此,当地广纳人才,只要确有所需,不仅不是浪费,更像是“人尽其用”。
高学历者愿意接受“基层挑战”,也可看作是长远的人才储备。与人打交道的基层工作,充满了校园内未必学得到的“学问”。在诸多具体事务和挑战面前,哪怕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干得好不好也要靠实践来说话。对这群高学历的博士、硕士来说,去街道工作,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反而可能是难度更高的挑战。只有真正到一线,才能直观理解基层运转的逻辑,才能深刻体会基层的重要和不易,才能秉持务实的态度做出决策。程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