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教育C端市场,流量真的无用? 亲自入局教育C端市场的今日头条和百度一路坎坷,以技术、平台和资本切入教育的阿里和腾讯只敢在边缘赋能,对
原标题:教育C端市场,流量真的无用?
亲自入局教育C端市场的今日头条和百度一路坎坷,以技术、平台和资本切入教育的阿里和腾讯“只敢”在边缘赋能,对于教育行业来说,互联网巨头的流量真的无用吗?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线教育类应用的使用率为20.1%,在各类型互联网应用中使用率排行倒数第三。在手机端,在线教育课程类应用的使用率仅为15.8%,是手机端使用率最低的应用类型。
其实,在线教育企业为了流量获取已经“伤透脑筋”。2018年以来,教育企业在综艺节目、地铁电梯户外广告铺天盖地;而真人、AI电话营销也让用户不胜其烦。有行业人士告诉亿欧教育,VIPKID单个付费用户成本近4000元;轻轻家教社群运营负责人柏杰也曾在公开演讲中表示,轻轻家教社群刚开始付费用户的获客成本达到过几万,现在则控制在两千到三千,在行业中已经很低。
那么,拥有大量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为何都在教育C端市场表现不佳呢?
多鲸资本合伙人葛文伟告诉亿欧教育:“教育行业的确更适用短板理论而不是长板理论。在2013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内,大家都迷信‘流量优势’。巨头也都在尝试用互联网改造教育行业,但互联网只能改变交互的模式,并没有改变教育的生态、链条以及收入成本结构。教育是一门古老的生意,非标准、高决策、高客单价的特点,大家只能通过课程服务、内容服务以及装备服务才能变现和规模化增长,但这些和流量并没有什么关系,只和深度服务、品牌、内容、运营有所关联。”
从教育行业自身来看,直接面向C端的优质教课程和内容,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打磨,而师资的质量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曾表示,精准的流量和用户覆盖只是教育行业的门槛,但教育行业的核心竞争是老师供给端的竞争,而不是流量端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