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原标题:协和4+4培养出的董医生,医术如何? 经过连续几天的发酵,一个始于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私德的事件,由于涉事人员董某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
原标题:协和“4+4”培养出的董医生,医术如何?
经过连续几天的发酵,一个始于中日友好医院医生肖某私德的事件,由于涉事人员董某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班项目(以下简称“协和‘4+4’试点班”),引发了公众对于这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热议。
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表示,对于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当下,公众对于协和“4+4”试点班的疑问主要指向两点:一是这一模式招录的门槛是否过低;二是将原本八年或更长时间的医学专业学习全部压缩到四年,培养出的医生临床实力是否有限,对病人又是否负责。
参考美国的医学培养模式
谁也没想到,国内探索多年的“4+4”临床医学培养模式的出圈,竟是因为董某。
国内传统的医学培养模式包括“5+3”(5年医学本科教育和3年研究生教育)和八年制本博连读等,而“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则是参考美国的医生培养体系。在美国,面向非医学的本科毕业生,攻读四年医学课程之后即可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英文缩写为MD)。目前,我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少数几所头部院校实行“4+4”的临床医学培养模式。
2018年,协和“4+4”试点班的医学教育改革开启。2019年,董某从美国巴纳德学院的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进入了协和“4+4”试点班,成为首批17名学生中的一员。
根据北京协和医学院教务处2024年发布的一份报告,首批学生来自37所国内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院校。协和“4+4”试点班的招生文理兼收。2019—2023年,共录取148人,其中理科专业128人,主要包含生物及相关专业104人,占比达70.3%,数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等其他理科专业24人,占16.2%。另有工科专业14人、经济学3人,以及农学2人和文学1人,专业背景涉及园艺和植物科学与技术,以及西班牙语。
报告指出,招生分为初审和复试两个阶段。复试阶段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环节参照美国医学院入学考试(MCAT),组织全面细致,由来自综合性大学和医学院的专业团队负责开发专门的复试题库,重点考察候选人的知识深度、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保只有最合格的候选人才能进入试点班”。
面试环节,包括多轮迷你面试(MMI)和专家面试,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医学职业的理解以及他们在知识、人文素养、医学抱负和适应能力方面的准备情况。
此外,根据北京协和“4+4”试点班2019年招生简章,申请者还需满足几个“基本门槛”:第一,毕业于2018—2019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或Times世界大学排名任一排行榜中排名前50名的大学,当年的院校名单中包括了哥伦比亚大学,但不包括董某毕业的巴纳德学院。公开资料显示,巴纳德学院为哥伦比亚大学的附属学院,也是一所私立女子文理学院。
第二,必须在本科期间修完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和逻辑思维等课程,共计至少66学分,生物学学分要求最多,至少要达到15学分,其次是化学与物理;第三,要提供英语成绩证明,同时在校期间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3.6(满分4.0)或排名在年级前30%;第四,需要2名医学相关学科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推荐信。
从这些流程来看,协和“4+4”试点班的录取规则相当严苛,申请者需要集齐“成绩顶尖+修满医学预科相关学分+医学